唐玄宗開元時宰相。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壽。少聰慧能文,弱冠登進士,為校書郎。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宰相張說重其文才,稱為“後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及張說罷相,受累外遷。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中書侍郎為相。他建議於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張九齡墓志拓片 廣東韶關出土

  時玄宗的寵妃武惠妃,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遂命宮中官奴遊說九齡,九齡叱退使者。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度使張守珪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悅,李林甫更進讒言,玄宗遂於開元二十四年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察禦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貶為荊州長史。二十八年(740)卒。

  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敗,被執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及安祿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齡。

  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

  

參考書目

 何格恩:《張九齡年譜》,《嶺南學報》第4卷第1期,廣州,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