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前燕王。字元真,小字萬年。慕容廆第三子。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鮮卑族人,在位約十二年。333年繼父廆職位,東晉遙命為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等職,統治遼東。討平鮮卑部族的內亂,殺慕容仁,337年自稱燕王,以漢人封奕為國相,擊潰後趙主石虎的圍攻,獻捷東晉,獲東晉燕王冊封。342年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344年大破鮮卑宇文部,拓地千餘裏。先後敗鮮卑段氏,破高句麗,襲後趙幽冀之境,將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徙於遼河流域。他招徠流民開荒墾殖,按照曹魏屯田制分成辦辦法,“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與官中分”。取消慕容廆時為流人所設僑郡、縣,以渤海人為興集縣,河間人為寧集縣,廣平、魏郡人為興平縣,東萊、北海人為育黎縣,吳人為吳縣,直接隸屬於燕國。慕容皝漢化較深,崇尚儒學,設東庠(學校),以大臣子弟為官學生,號高門生。親臨講授,每月考試優劣,學生達千餘人。能文,著有《太上章》,又著《典誡》十五篇以教子弟。子儁繼位後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