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代皇傢苑囿,現僅存遺址。位於北京市永定門外永定河沖積扇中部,曾是河湖廣佈、草木蔥鬱之地。元始建時稱“下馬飛放泊”,明永樂年間擴大,修以圍垣,周長60公裡,謂之“南海子”。周壁四門,內建衙署,設以海戶,養育禽獸,種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貴族打獵享樂。清代繼續經營,修建行宮廟宇,作為操兵練武之所,嚴禁平民進入。同治間於此設神機營,但苑內尚多稀有動物麋麂(四不象)。光緒末年荒廢,準招佃屯墾,始有人於苑內搶佔土地建立莊園。辛亥革命後仍為駐兵重地。19499年後發展為北京近郊重要農業區和工業區。位於西南隅的清團河行宮遺址已辟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