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南部邊陲重鎮。簡稱“邕”。位於自治區西南部,左江和右江匯流處下遊38公裡處,為左、右江流域物資集散地。轄6區及邕甯、武鳴縣2縣。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252.19萬;其中市區面積1834平方公裡,人口99.8萬。

南寧市區

  東晉大興元年(318)從鬱林郡析置晉興郡,郡治晉興即今南寧,為南寧作為行政中心之始。唐貞觀六年(632)改南晉州為邕州。因有邕溪水流經,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明清為南寧府治。1912年廢府留縣,稱南寧縣,1914年改稱邕寧縣。1912~1936年為廣西省會。1949年12月設南寧市,復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仍為自治區首府。

  市境位於南寧盆地中心,橫跨邕江兩岸。北為近東北—西南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峰嶺橫亙,其中望兵山為南寧市最高峰,海拔1506米。邕江南岸是海拔200多米的丘陵。東南為近郊風景區青秀山。西郊主要為海拔百餘米的崗地,中部為平原。南寧盆地是構造盆地,外圍為寒武系、泥盆系砂頁巖山丘,崗地由第三系紅色巖系組成,平原是第四紀沖積物。邕江橫貫盆地南部,有10多條小支流匯入。氣候暖熱濕潤,全年均溫21.6℃,1月均溫12.9℃,7月28.4℃,年降水量1300毫米,夏無酷暑,冬無霜雪,四季常青。

南寧市鳥瞰

  1949年以前,南寧僅為工業基礎薄弱的小城鎮。50年代以來,已逐步發展為以輕紡、食品工業為主,兼有機械、化工等的新興工業城市。市郊丘陵緩坡上種植瞭大量菠蘿、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並廣泛栽植柑橙,是中國主要熱帶水果基地之一。南寧市亦為廣西文化科學中心,有高等學校9所,科研機構60多所以及科技圖書館、廣西圖書館、電影制片廠等。廣西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銅鼓,無論在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居世界首位。市北武鳴縣境有著名的旅遊勝地伊嶺巖、明秀園、靈水、大明山等。市街建築物體態輕巧、色彩明朗,市區結合城市綠化,種有大量果樹和香花,並多街邊花園,是一座富有南國風光的“花果之城”。南寧樹木園亦為市境著名風景區。

  南寧市交通便利,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貴陽、湛江、憑祥的列車;通往北部灣防城港的鐵路已於1991年建成通車,南(寧)昆(明)鐵路正在建設中。公路四通八達。汽輪上通百色,下達梧、穗。有定期航班飛往北京、廣州、昆明、桂林及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