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東端最高峰,海拔7756米。曾名那木卓巴爾山,藏語意為“天上掉下來的石頭”,有“眾山之父”之稱。位於北緯29°37′51″,東經95°03′31″,雅魯藏佈江大拐彎的南側,隔江與加拉白壘峰(7154米)相望。南迦巴瓦峰由深變質巖系組成,為更新世以後強烈隆升形成的斷塊峰。雅魯藏佈江沿南迦巴瓦峰形成舉世聞名的馬蹄型大拐彎,高山成為氣流的屏障,峽谷則成為孟加拉灣暖濕氣流的北上通道。從墨脫附近的背崩到南迦巴瓦峰頂兩地水準距離僅45公裡,海拔相差近70000米。山峰似利劍入雲,峰頂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南迦巴瓦峰地震、山崩、雪崩、泥石流頻繁,河流切割強烈。1950年曾發生過8.8級大地震,雅魯藏佈江曾被堵斷流。中國登山科學考察隊1982~1984年對該峰進行瞭綜合科學考察,中國登山隊1983年曾登上南迦巴瓦峰南側7000米以上的衛峰──乃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