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皇帝奉養之官。戰國時三晉和秦都曾設置。秦二世時,章邯曾任此職。新莽時改名為共工。東漢仍稱少府。

  西漢時田租、口賦等收入歸大司農,即國傢財政收入;而山海池澤之稅等稱為禁錢,屬於皇帝宮廷的收入。少府就是專管皇帝帝室財政的機構。另外,它還兼管皇帝的秘書、膳食等事務。少府職司範圍較廣,屬官甚多。其中有符節令、尚書、中書謁者等為皇帝管符節或司筆劄文書;有考工室、尚方、佐弋、東西織室、左右司空之類手工業或工程機構;有太官、湯官、、官、太醫、鉤盾等專司皇帝飲膳、醫療和苑囿之官;有黃門、宦者、永巷等專管宮廷雜事及宦官、宮女之官,還設置拘執將相大臣的若盧獄官。

  到瞭東漢,少府的職能、機構都發生很多變化。光武帝將少府收取山澤陂池之稅的權限轉移到大司農,省減瞭與此有關的一些屬官,從此國傢財政與帝室財政混一不分。尚書和宦官的權勢越來越大,屬於這兩部分的機構便從少府中分離出來,由原來的職屬變為僅和少府保持一點隸屬關系的文屬。另外如監察官禦史中丞、侍禦史以及皇帝近臣的侍中、中常侍等,也隻是文屬少府。西漢時少府屬官設令、丞者達二十餘官,而東漢時僅設太醫、太官、守宮、上林苑四令、丞。少府權限大大地被縮小瞭,僅是經管皇帝服禦諸物和寶貨珍膳的一種機構。

“少府之印章”封泥

  此外,兩漢時皇後及太後的屬官,也有以少府為名的,如皇後有中少府,帝母有長樂少府,帝祖母有長信少府。又秦漢時郡中亦設小府或少府之官。這些都與中央的少府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