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革命歷史名城。地處贛江下遊東岸,向九鐵路上。轄5區及南昌、新建、進賢、安義4縣。面積7402平方公裡,人口372.59萬;其中市區面積617平方公裡,人口135.41萬。

  南昌有2100多年歷史,自古為中國南北交通要道、重要軍事據點。春秋時先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為九江郡地。漢高祖六年(西元前201)分九江置豫章郡,在今南昌舊城東南築南昌城為治所,為歷史上最早的南昌城。西晉元康二年年(292)為江州治所,東晉初年州治他遷,南昌城仍為重鎮。隋開皇九年(589)置洪州總管府。唐開元二十一年(733)改洪州為江南西道治所,寶應元年(762)改縣名鐘陵,貞元年間復稱南昌。宋復改南昌府為洪州,為江南西路治所。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據江南,改為洪都府,次年改南昌府,故又別稱洪都。明、清及1911年後沿稱南昌,為江西省治所。1926年設市。

  市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九嶺山脈東端支脈西山聳峙於西南,綿延50餘公裡,最高峰洗腳塢海拔842米。從西山山麓向東南延伸,由紅色低丘崗地漸過渡到鄱陽湖平原,為贛江、撫河等河流尾閭,河渠縱橫。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溫夏熱,為著名夏季炎熱地之一。年均降水量1762毫米,集中於4~6月。市郊農產富庶,素稱“魚米之鄉”,為全省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

  1949年以前,南昌僅有一些手工業工場。50年代以來,工業發展迅速,已建立一批初具規模、門類較齊全、基礎較好的工業企業,如輕紡、機械、化工、電子和鋼鐵等,全市工業總產值約占全省1/4,輕工業產值約占全省的1/3。傳統工藝品瓷版畫、乳白瓷雕、象牙微雕等均遠銷國外。除老城區為居住、商業區和分佈輕紡、化工、食品、機械等工業外,又在郊區發展和建設瞭昌北、羅傢工業區和長堎、灣裡、石崗、蓮塘、向塘等小城鎮。其中昌北的麥園為電子工業區,蛟橋為農機工業區,雙港以北雞籠山為化工區,羅傢鎮則為鋼鐵和化肥工業區。

  南昌為江西水、陸、空交通樞紐。鐵路有浙贛和向九線與省內外相聯,公路幹線通往全省及鄰省。水運以贛江、鄱陽湖為主。民航有通往北京、上海、福州、廣州、武漢、廈門、桂林、長沙等市及省內景德鎮、贛州等航線。

  市內有江西大學、江西師大、江西農大、江西工大、江西財經學院、江西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省科學院及20餘所科研單位。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和劉伯承等領導北伐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被譽為“英雄城”。市內建有“八一”起義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市區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地,梅嶺有方志敏烈士墓等。名勝古跡則有百花洲(今八一公園)、青雲譜等。

南昌市區

南昌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