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大鹹水湖,亦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錯藏語為“天湖”之意,蒙古語稱“騰格裡海”。位於藏北高原東南部,念青唐古喇山峰北麓,西藏自治區當雄和班戈縣境內。介於北緯30°30′~30°35′,東經90°16′~91°03′。湖面海拔4718米,湖水面積1920平方公裡,湖區面積1.061萬平方公裡。

高原湖泊納木錯

  納木錯是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的構造斷陷湖。湖泊長約80公裡,寬約40公裡,呈西南—東北向,西寬東窄,周長318公裡,最大水深30米。湖岸可見三級階地。湖泊南岸緊逼念青唐古拉山,湖泊長軸方向與山體走向大體一致。湖東南岸有呈北東—南西走向、高出湖面200~300米、伸入湖內3~4公裡的紮西多半島。半島北端聳立兩座石灰巖丘陵,東岸和西岸為湖濱平原。平原分佈有多道環湖砂礫堤,並有三級階地;北岸是由石灰巖和砂頁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多以半島形式深入湖中,構成眾多岬灣和島嶼。

  納木錯在水化學上屬於微咸水湖,礦化度為1697~1732毫克/升,為藏北湖群中礦化度最低者。pH值為9,屬重碳酸鹽類鈉組水。湖水呈正溫層分佈,分層現象明顯。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和降水補給。匯入湖中的主要河流有波曲、昂曲、側曲、你亞曲等。

  納木錯處於半濕潤向半幹旱過渡的草原地帶,在海拔4800米以下的湖成平原上發育草原;4800米以上為高山草甸;在湖濱濕地及河流兩岸有沼澤化草甸;在河湖邊緣淺水帶有水生植被。

  納木錯湖區是著名的牧區,湖中盛產高原裸鯉。鳥類有斑頭雁、翅麻鴨、秋沙鴨、白翅翎、西藏毛腿沙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