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大臣。生年有二說,一說生於景帝五年(前152),一說生於景帝後三年(前141),前說似較近史實。卒於元鳳元年(前80)。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人。出身商人傢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十三歲入侍宮中。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在改革政治制度,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同時,接連發動瞭對匈奴、越[ID=yue_chunqiu]、西南夷等邊境少數族的戰爭,消耗瞭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加上漢政府安置流民的巨額費用和武帝個人的揮霍,使西漢漢初年積累的財富趨於枯竭,財政發生危機,而大工商則乘國傢之危,牟取暴利。武帝為瞭擺脫財政方面的困境,鞏固中央集權,除賣武功爵和募民入粟、入奴婢拜官以增加收入之外,還加強瞭封建國傢對重要經濟部門的幹涉和控制。桑弘羊是制訂和推行這一經濟政策的主要人物。他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終武帝之世,歷任大司農中丞、大司農、搜粟都尉、禦史大夫等重要職務,與擔任大農丞的大鹽鐵商東郭咸陽、孔僅二人並稱“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武帝寵信。元狩年間以後,在桑弘羊的參與和主持下,先後實行瞭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一鑄幣等經濟政策。此外,還組織瞭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瞭成功,暫時緩解瞭經濟危機,史稱當時“民不益賦天下用饒”。桑弘羊以此賜爵左庶長。

  武帝後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遷任禦史大夫,與霍光、金日䃅、上官桀四人同受遺詔輔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賢良文學至長安,會議鹽鐵等國傢大事(見鹽鐵之議)。賢良文學反對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與民爭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張,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由於桑弘羊的堅持和封建國傢財政方面的需要,當時除廢止酒類專賣改為征稅外,鹽鐵官營等各項重要政策仍沿襲不變。次年,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結果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