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字潤之。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十九)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傢庭。八歲開始在傢鄉韶山的私塾讀書,並幫助傢中勞動。十三歲至十五歲停學在傢,參加田間耕作。1910年秋到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此間,讀瞭《新民叢報》等書刊,受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1911年入長沙湘鄉駐省中學學習,開始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思想,擁護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

  早期革命活動 辛亥革命爆發後,毛澤東參加響應武昌起義的湖南新軍。1912年,退出新軍。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1914年春並入第一師范),受到楊昌濟、黎錦熙、徐特立等教師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動。1918年4月,同蔡和森、何叔衡等發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第一師范畢業後到北京,同蔡和森等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主張青年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10月,到李大釗任主任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並參加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會和新聞研究會的活動,廣泛地接觸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種新思潮。1919年4月回到長沙。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參與領導湖南學生的愛國運動。7月,由他主編的以宣傳新思潮為宗旨的《湘江評論》創刊。1920年,他確立瞭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和追求,並在湖南創辦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還領導瞭湖南人民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鬥爭。1921年7月,代表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回湖南,先後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湖南全省工團聯合會總幹事等職,積極領導長沙、安源等地的工人運動。

  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1923年6月,毛澤東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大會確定國共合作,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會後被選為中央局成員並任秘書,參加中共中央領導工作,並和李大釗等一起積極推動孫中山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會後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組織部秘書。同年冬,因病回湖南休養,並在韶山等地開展農民運動。1925年9月到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0月,出席國民黨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並擔任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11月,出席國民黨中央執委、監委及各部部長聯席會議,會議通過由他起草的《中國國民黨之反奉戰爭宣傳大綱》。12月1日,在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主辦的《革命》半月刊上首次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2月5日,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政治周報》主編,這個刊物對打破國民黨右派的進攻起瞭重要作用。1926年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作《宣傳部兩年經過狀況》的報告,再次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2月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主辦瞭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瞭大批農民運動骨幹。11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初,到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考察農民運動。3月,出席在武漢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被遞補為中央執行委員。3月底,出席各省農協委員聯席會議,被推選為中華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常委兼組織部長。3~4月,在《戰士》周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4月,任國民黨中央土地委員會委員,並出席在武漢召開的土地委員會及擴大會議,在會上主張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同四十名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武漢國民政府委員聯名通電聲討蔣介石。4月27日,出席在武漢召開的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建立革命武裝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 南昌起義爆發後,毛澤東與宋慶齡、鄧演達等二十二人署名發表國民黨《中央委員宣言》,譴責蔣介石和汪精衛為“國民革命之罪人”,表示繼續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8月7日,出席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的緊急會議,在會上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並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領導瞭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受挫後率部隊上井岡山,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同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同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9年1月,為粉碎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根據地的“會剿”,同朱德率紅四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後來,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發展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從理論上闡述瞭中國共產黨人應在反動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委。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12月至1933年2月,紅軍連續粉碎國民黨軍隊四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後,1934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長征。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結束瞭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在他的正確領導下,戰勝瞭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瞭張國燾的分裂主義。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陜北。12月27日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瞭《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明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政策。1936年12月7日,被選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同周恩來等一道積極促使這一事變的和平解決。1937年夏,撰寫著名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

  指導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爆發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此間,他撰寫瞭《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許多重要著作。領導中國共產黨、八路軍和新四軍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大規模的反共高潮。為瞭粉碎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他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領導解放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在黨的建設方面領導開展整風運動,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統一,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瞭基礎。1943年3月,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討論並通過由他領導起草的《關於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4~6月,在延安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八屆一中全會、九屆一中全會、十屆一中全會上,仍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擔任這個職務直到逝世。

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手跡

  領導人民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的和談騙局和內戰陰謀,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等進行和平談判,簽訂瞭“雙十協定”。1946年夏,蔣介石撕毀協議,發動全面內戰。毛澤東領導解放區軍民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12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會議上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經達到一個轉折點,並對這一時期黨在軍事、土改、整黨、經濟、統一戰線等方面的方針、政策作瞭說明。1948年秋至1949年1月,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瞭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取得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並規定瞭全國勝利後的各項基本政策。4月,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覆滅。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全面地總結瞭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規定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9月,主持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領導制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建立後的功與過 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等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的頭三年,在勝利完成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瞭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宣佈瞭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瞭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6年4月發表《論十大關系》,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瞭初步的探索。1957年2月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內部和敵我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黨和國傢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些理論都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中,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瞭很大的成績,這是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但毛澤東在指導黨的工作中也有失誤。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嚴重地擴大化;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在廬山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對彭德懷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開展“反右傾”鬥爭。1960年冬,毛澤東為糾正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提出瞭一系列的措施,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0~1966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但“左”傾錯誤在經濟工作的指導上尚未得到徹底糾正,而在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還有發展。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場內亂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所利用,延續達十年之久,使黨和國傢遭受重大損失。

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圖為籌備會常委會主任毛澤東與常務委員合影

  毛澤東始終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維護民族的獨立和國傢的主權,維護世界和平。就他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巨大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中國人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他的著作已公開發行的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和《毛澤東詩詞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