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起用掣簽於金瓶以確定活佛轉世人選的制度。金瓶,又依藏語音譯為“金奔巴”或“金奔巴瓶”。在此之前,確定活佛轉世中有串通“吹忠”(護法神漢)妄指之弊。為防止大貴族勢力操縱其間,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政教的控制,乾隆五十七年頒發兩金瓶,分別貯於北京雍和宮及拉薩大昭寺內。在雍和宮者例由理藩院尚書監臨,掣簽拈定章嘉呼圖克圖與哲佈尊丹巴呼圖克圖轉世靈童。貯於大昭寺者,例由駐藏大臣監臨,主持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及大呼圖克圖轉世掣簽之事。遇有大活佛佛轉世之時,先行呈報所選靈童數人姓名、生年月日,用滿、漢、藏三種文字繕寫於牙簽之上,貯入欽頒金瓶之中,供於釋迦佛像座前,先期傳喚喇嘛集齊大昭寺,誦經七日。屆期由駐藏大臣親臨大昭寺,焚香頂禮,從瓶內掣簽。掣得者,即為轉世活佛,申報朝廷請封。

金奔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