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佈最廣的島群。中國最南疆界。南沙群島西部和越南南部遙對,東部、東南部和菲律賓、印尼、東馬來西亞、汶萊等為鄰,西南部與西馬來西亞、新加坡隔海相望。

  南沙群島舊稱團沙群島,古代有萬裡石塘、萬裡長堤、萬裡長沙等名稱,中國人民早就在群島上從事各種生產活動。原歸海南行政區管轄。1988年海南省成立,南沙群島劃歸海南省。

  南沙群島大部分發育在1800~20000米深的南沙臺階上,海域廣大,約82.3萬平方公裡。島礁洲灘200多座,按其分佈形勢可分為中北群、東群、西群和南群。中北群呈北東—南西雁式排列,南沙群島中最重要的群礁幾全集中於此,如鄭和群礁、九章群礁、中亞群礁、道明群礁、雙子群礁等。南沙主要島嶼亦位於中北群中,如太平島、鴻庥島、景宏島、南鑰島、中業島、北子島和南子島等。以太平島為最大(或稱黃山馬、黃山馬峙),面積0.43平方公裡,島上有建築物和氣象站、碼頭等設施;其次為中業島。東群包括禮樂灘、南方淺灘等礁灘40多座,較大島嶼是馬歡島和費信島。偏居西隅的西群有礁灘20餘座,主要有萬安灘、尹慶群礁、南薇灘等,南沙第4大島南威島亦位於西群中,為往來航線所經,地理位置重要;潮退後方出露的主要有華陽礁、東礁、中礁、西礁和日積礁等。南群分佈在南沙最南方,主要有北康暗沙、南康暗沙和曾母暗沙組成,共有暗沙、礁、灘20多座,曾母暗沙(又稱沙排)附近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南沙群島具有特殊熱帶珊瑚島的自然景觀,屬熱帶季風氣候,風大幹熱,海洋生物豐富。植物耐旱耐鹽,形成失綠現象,蔚為奇觀。南沙群島漁場寬廣,水產豐富,盛產多種熱帶魚類、海龜、海參、貝類、椰子等。島洲海鳥主要有白腹褐鰹鳥和紅腳鰹鳥,鳥糞堆積甚厚,為上等肥料和工業原料。

  南沙群島又是重要的海底油氣遠景區。初步查明,群島海區大陸架,天然氣蘊藏量達250億立方米,石油約150萬噸,磷約37萬噸。此外還有其他礦產。對曾母暗沙盆地進行勘測的結果表明,曾母暗沙西北的大陸架上存在一個大型沉積盆地,東西長約650公裡,南北寬約150公裡,面積達9萬平方公裡以上,油氣蘊藏量約達130億噸。

  南沙群島居南海中央,處於航運中心樞紐地位。除作為漁船停靠點外,廣州或香港至新加坡的航線經由其西側;新加坡到馬尼拉航線經由其西北,東側則為新加坡至文萊蘇丹航線所經。但其東部有著名“危險地帶”,航線繞道。由於南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對於氣象觀側,臺風預報和無線電通訊都有特殊意義,尤具重大國防意義。1988年在距大陸740餘海裡的永暑礁上,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又建起一座海洋觀測站。此後,又在赤瓜等島礁上建立航標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