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重要領袖。字伯蓀。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父親徐鳳鳴是附生,做過山陰縣吏,並開設綢社。徐早年在傢讀書,1893年(光緒十九年)中秀才,中日甲午戰爭後,萌救亡之思想。1901年被聘為紹興府學堂經學兼算學教習,後任副監督。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赴日本參觀大阪博覽會,受拒俄事件影響,產生反滿革命思想。次年冬,在上海與蔡元培、陶成章共組秘密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遊歷浙江諸暨、嵊縣、東陽、義烏等地聯絡會黨。並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作為革革命活動據點。不久,同陶成章、龔寶銓等議捐官去日本學陸軍,以便回國後掌握兵權實行革命。遂即捐得道員,於1906年1月前往日本。抵東京後,受到清方阻難,又因眼屬近視,未能實現學習陸軍的願望。5月下旬歸國。曾往來上海、紹興、武漢、北京、東北等地,12月依靠表伯愈廉三(時任山西巡撫)的推薦,以道員分發安徽,得安徽巡撫恩銘的信用,先任陸軍小學堂會辦,次年改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兼安徽巡警處會辦。在學生中積極活動,並聯絡新軍,準備起義。原與秋瑾約定皖、浙同時舉事,後因風聲走漏,引起恩銘註意,被迫提前發動。事前起草《光復軍文告》,指出中國正面臨“強鄰日逼,不可終日”的嚴重局勢,熱烈希望“重建新國,圖共和之幸福”。7月6日,借恩銘參加巡警學堂學生畢業典禮的機會,在陳伯平、馬宗漢配合下,槍殺恩銘,率巡警學堂學生攻占軍械所,失敗被俘。審訊時慷慨陳詞,揮筆直書,謂“蓄志排滿已十餘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次日凌晨,英勇就義。

徐錫麟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