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早期都邑。《墨子》、《孟子》和《尚書序》等均說湯居亳,但古地名亳者有若幹處。《尚書·立政》有“三亳”,晉人皇甫謐認為系三地:蒙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據《括地志》,南亳在宋州穀熟縣西南三十五裏(今河南商丘東南),為湯都;景亳(即北亳)在宋州北五十裏大蒙城(今商丘北),為湯所盟地;西亳在河南偃師(今河南偃師西),為帝嚳及湯所都。因此,學者多主張湯先居南亳,後遷西亳,但也有專主北亳說的。

  甲骨文《殷虛書契後編》有有“在商貞〔今日步〕於亳”之語,聯系其他有關材料,商應為商丘(今商丘南),而亳與南亳位置適合。《漢書·地理志》雲湯都在偃師屍鄉,即西亳。20世紀50年代,在河南偃師西的二裡頭,發現並開始發掘瞭被稱為二裡頭文化的遺址,面積約為三平方公裡,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至前1500年。在遺址中發現有建築基址、作坊遺址、墓葬等,出土瞭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大量遺物。1983年,在距二裡頭六公裡的大槐樹村與洛河間,發現一座商代前期古城,初步發掘結果,城約建於二裡岡下層時期,形近長方,南北長一千七百餘米,東西最寬處約一千二百餘米,已找到七處城門,城內發現有建築基址。二裡頭遺址和上述商城,都有學者主張是西亳,後者從地望上看似更切合。據古本《竹書紀年》等書所載,自湯起,在亳建都的共有十王,至仲丁始遷於囂(即隞,今河南滎陽東北)。或說盤庚又遷回亳地,近代學者多不從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