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天完紅巾軍領導人。一名真一(或真逸)。羅田(今屬湖北)人。佈販出身。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與麻城鐵工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利用白蓮教組織起義。部眾以紅巾為號,故稱紅巾軍。十月,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建都蘄水,以鄒普勝為太師。十二年,遣將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況普天、歐普祥、陳普文、趙普勝等分兵四出,先後攻克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的許多城市和地區。所到之處以“摧富益貧”、“彌勒佛下生””等口號發動群眾,得到貧苦人民的廣泛響應,沉重打擊瞭各地官府和地主富豪。但因兵力分散,流寇主義嚴重,得地大多不能堅守,逐漸被元軍和地主武裝擊敗。十三年底,元軍反攻獲勝,蘄水失陷,徐壽輝等避入黃梅山及沔陽湖中。

徐壽輝起義軍銅印“管軍萬戶府印” 河南光山出土

  十四年,元軍懾於劉福通、張士誠等農民起義軍勢力壯大,抽調長江中遊兵力前往鎮壓。天完兵勢復振,於次年再次攻取湖廣、江西的許多地區。十六年正月,天完遷都漢陽,但徐壽輝本人受丞相倪文俊操縱,虛有帝名。次年九月,倪文俊企圖殺徐壽輝降元,事敗,被部下陳友諒殺死,天完實權轉歸陳友諒掌握。十八年夏,陳友諒攻克龍興(今江西南昌),徐壽輝欲往,陳友諒不從,遂止。次年十二月,徐壽輝仍欲往龍興,至江州(今江西九江),陳友諒伏兵城外,盡殺其左右部屬。陳友諒即以江州為都城,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一攬大權。二十年閏五月,徐壽輝被陳友諒殺於采石,天完亡。

  

參考書目

 楊訥:《天完大漢紅巾軍史述論》,《元史論叢》第1輯,中華書局,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