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

  明代科學傢、政治傢。字子先,號玄扈。上海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改庶起士,遷贊善。從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等學習西方數學、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實學”,譯成《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諸書。四十一年,力主以西西洋歷法修正舊歷,遭守舊勢力反對,托疾離朝,自購田地,屯墾天津。四十七年,為抗擊清兵侵擾,累疏自請練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禦史,練兵通州。天啟年間,遭閹黨排陷,告病閑住,從事農業科學的研究和《農政全書》的編寫。崇禎元年(1628)召還,二年,以禮部左侍郎理部事,奉敕督領歷局,用西法修正大統歷,並受命訓練兵士,制造洋炮,抵抗清軍。三年,疏陳墾田、水利、救荒、鹽法等拯時急務,擢禮部尚書。五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六年,病卒。贈少保,謚文定。光啟博學強識,治學范圍包括數學、天文、歷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許多方面,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瞭重要貢獻。他以幾十年精力,潛心探究農業科學,總結中國歷代農學著作和當時農業生產經驗,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編著成科學巨著——《農政全書》。全書共六十卷,五十餘萬字,經陳子龍等整理,於崇禎十二年刊行。著譯達六十餘種,主要有《崇禎歷書》、《測量法義》、《勾股義》、《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於《徐光啟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