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紀初到6世紀中葉活躍於中國北方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系東胡苗裔,與鮮卑同源。有的史書記載說柔然是“匈奴之裔”、“匈奴別種”、“塞外雜胡”。他們辮發左衽,居穹廬氈帳,逐水草畜牧,無文字,刻木以記事。

  傳說柔然始祖名木骨閭(3世紀後半葉),是鮮卑拓跋部的奴隸。子孫採用與始祖之名聲音相近的鬱久閭為氏。木骨閭之子車鹿會開始擁有部眾,4世紀中葉起自號柔然。魏太武帝拓跋燾改用音近而有貶義的蠕蠕。唐人修撰的《晉書》稱為蝚蠕。南朝稱為為芮芮。北齊、北周、隋史書中稱茹茹,可能是後來柔然族自己采用的漢字名稱。柔然等字的原義,東西方學者有種種推測,以為來源於蒙古語的“賢明”或“法則”,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等等,尚無定論。18世紀中期以來,東西方學者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即拜占廷歷史上的阿瓦爾人(Avars)是否即被突厥滅亡後西遷的柔然族,近年多數學者傾向於肯定這個說法,但仍有不同意見。

  車鹿會的後裔社伔始立軍法,千人為軍,置將一人;百人為幢,置帥一人。作戰先登有賞,懦弱退卻者以石擊首殺之。柔然自此由部落聯盟進入早期奴隸制國傢階段,且日益強大起來,吞並高車和匈奴餘種。402年,社伔仿照鮮卑族曾稱首領為“可寒”之習,自稱可汗,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以後突厥、回鶻、蒙古等族都沿用下來。柔然最盛時期,勢力北到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達大興安嶺,與地豆於族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奚、契丹為鄰,西邊遠達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裡木盆地,服屬瞭天山南路南北兩道諸國。

  柔然與東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後秦和親,贈送馬匹,還經過吐谷渾和益州,與南朝的宋、齊、梁通好。其目的都是為瞭牽掣北魏,以便向南進攻。柔然夏季分散部眾畜牧,秋季馬畜肥壯,就背寒向暖,進入北魏境內,奪取所需糧食和物資。大檀原統別部鎮守西界,能得眾心,被推戴為可汗,多次進攻北魏。424年(北魏始光元年)大檀率六萬騎深入到雲中,攻陷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魏太武帝親自抵禦,被柔然騎兵包圍瞭五十餘重。柔然成為北魏北面的嚴重威脅。從424到449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在滅夏[ID=xia_shiliuguo]、北燕、北涼的過程中,同時與柔然鬥爭,七次率軍分幾道進攻柔然。文成帝和獻文帝在位時間不長,也都曾親自統兵出征柔然。長期戰爭中,雙方互有勝負。429年(北魏神二年)五月,太武帝主動出擊柔然,取得一次重大勝利。魏軍舍棄輜重,輕騎前進,到達栗水(克魯倫河),大檀大敗西走,部落四散,牲畜佈野。太武帝沿栗水西進,過漢將竇憲故壘,駐軍兔園水(土拉河),分兵追擊,北過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原服屬柔然的高車諸部也背叛柔然。柔然三十餘萬落投降,北魏俘獲戎馬百餘萬匹。背叛的高車部落,以後常常成為柔然內在的威脅。470年(北魏皇興四年),北魏又一次大敗柔然,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北魏在出擊之外,還致力於防禦。423年(北魏泰常八年),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到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修築瞭長城。又先後在河套以北自西而東設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見六鎮),派兵戍守,以拱衛京都平城。北魏與柔然並非始終處於敵對關系,在戰爭間歇時,也曾友好相處。文成帝的母親景穆帝妃,就是柔然人鬱久閭氏。柔然族中不少人在北魏朝廷任居文武高位並與鮮卑貴族結為姻親。

東魏薩滿巫師陶俑 河北磁縣茹茹公主墓出土

  魏孝文帝即位後,馮太後執政,多少改變瞭太武帝以來對柔然武力進攻為主的政策。柔然也改變方針,對北魏以媾和為主,如476年(北魏承明元年)二、五、八、十一月四次遣使,477年(北魏太和元年)三次遣使。另一方面,柔然勢力開始向西擴張,460年吞並高昌,470年進攻於闐。於闐向北魏求救,說西方諸國都已服屬於柔然。北魏以路途遙遠,沒有派兵。472年和473年,柔然又連連進攻敦煌,謀求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516~517年(北魏熙平元年至二年),柔然可汗醜奴遣使於魏,態度傲慢。朝廷有人主張不予復書,未被采納。北魏對柔然的態度軟弱下來。

  6世紀初柔然內訌,可汗阿那瓌逃亡於魏。521年(北魏正光二年),北魏派兵送阿那瓌北歸。柔然一度兩可汗並立,阿那瓌在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北,婆羅門居西海郡(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後來婆羅門投向凅噠,被北魏俘虜,阿那瓌勢力逐漸強大。523年(正光四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人破六韓拔陵起義,北魏借阿那瓌的十萬兵力鎮壓。北魏朝廷在六鎮起義的打擊和爾朱氏之亂的紛亂局面下,日趨衰弱,而阿那瓌士馬日益強盛。464年,可汗予成開始用漢字建年號永康,阿那瓌又仿北魏制度,建立一些官號。柔然族原信薩滿教,以後佛教也曾傳入,北魏僧人法愛作過柔然的國師。

柔然可汗表

  魏分東西後,雙方都爭取與柔然結盟,以打擊對方。柔然也利用東西魏的分裂,更為驕橫,不斷南攻,東邊深入到易水,西邊到達原州(今寧夏固原)。6世紀中葉突厥日益強大,552年,突厥酋長土門(伊利可汗)因求婚於阿那瓌被拒絕,發兵擊柔然,阿那瓌大敗自殺。柔然餘部立鄧叔子為可汗,又屢被突厥木桿可汗打敗,555年(西魏恭帝二年)率千餘傢奔西魏。柔然汗國滅亡,餘眾輾轉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