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軍閥,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吳大帝孫權之兄。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少居江淮間,結交士大夫,頗有聲譽。父孫堅死,興平元年(194),至壽春從袁術,不得志。二年,乃託辭率其父所遺千餘兵南渡江,進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孫策善於用人,軍紀嚴明,沿途無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先後攻佔吳(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等郡。建安二年(197),袁術稱帝,策與之決裂並接受漢朝參與討伐袁術的詔令,以明漢將軍、領會稽太守。三年,,拜討逆將軍,封吳侯。四年,袁術死。孫策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勛,得袁術、劉勛殘部兩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瞭基礎。此時北方袁紹勢力正強,曹操通過子女聯姻,辟除和察舉策諸弟,對他極力拉攏。正當孫策欲渡江北進,繼續擴大勢力時,被仇傢刺死,臨終前囑孫權繼承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