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北宋大臣、史學傢。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宋仁宗趙禎寶元元年(1038)舉進士甲科,屢遷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等,遇事敢言,多所建白。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龍圖閣直學士。三年,撰《《通志》八卷奏呈,頗為英宗重視,命設局續修。宋神宗趙頊即位,擢翰林學士,名其書曰《資治通鑒》,並親自作序,俾日進讀。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司馬光極力反對,其意見不被采取,乃求外任。熙寧三年(1070),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次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陽東)禦史臺。從此居洛陽十五年,六任閑職,皆以書局自隨,專意編纂《資治通鑒》。元豐七年(1084),書成。哲宗即位,太皇太後高氏聽政,召司馬光為門下侍郎,進尚書左仆射,成為反對變法的領袖人物。他任相不到一年,盡罷新法(見元祐更化)。元祐元年(1086)病死,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司馬光學識淵博,史學之外,音樂、律歷、天文、書數,無所不通。但不喜釋、老之學,他說:“其微言不能出吾書,其誕吾不信也。”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見彩圖)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時殘存的墨跡

司馬光告身(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