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古帝王之一。從《楚辭·天問》的神話看,舜應為商代的始祖神,與商代卜辭高祖夔相當。王國維認為,“夔”形訛為“夋”,《山海經》中遂寫作“帝俊”;又由聲類同而作“嚳”,《山海經》亦見之,則為帝俊的分化之一;又分化為舜。自郭璞以降及近代學者據“俊”“舜”音轉及各種資料,已確認舜即俊。後來歷史文獻中“俊”已不見,唯見分化出的“舜”和“嚳”,但又各演化為不同的歷史人物。然在《國語·魯語》中舜仍為商族的始祖神,與原始神話及甲骨文所載商代原始祖先資料相符符合。《孟子·離婁下》說舜“東夷之人也”,《墨子·尚賢中》也說“舜耕歷山”,則其為東方鳥夷族的商代始祖神是可信的。

  《禮記·祭法》中商的始祖神改成嚳。《帝系》中嚳聲名顯赫地一身兼為摯、堯、商、周四族共祖,舜則降成與嚳並立的顓頊世系中的一個裔孫。但在儒、墨兩傢學說裡,堯、舜、禹卻成瞭三代以前道德勛業最盛的前後禪讓的三個聖王。尤其儒傢把他們標榜為萬世楷模的典型聖王,堯未能做到的舉用八元、八愷,放逐四兇,及任命禹治水等盛業,都由舜來完成。人們稱他為虞帝,號有虞氏,姓姚,《楚辭·離騷》且以“重華”為其名。傳說舜從小受父、弟迫害,歷盡磨難。後受堯識拔,攝行政務,終至膺受歷數為天子,最後又南巡而身死,葬於蒼梧之野。自漢以後傳說他所到之處幾乎遍及華夏各地。但《孟子》說他“生於諸馮(今山東諸城),遷於負夏(今河南濮陽),卒於鳴條(今河南開封境)”,則一生行蹤沒有超出黃河下遊。

  舜原是黃河下遊東夷部落一個有名的軍事首長。作為商的遠祖,他處的時代與禹相同;作為東方夷族的代表,他和堯都與西方黃帝之後的夏族有過長期的交往。當時在黃河中遊地區結成部落聯盟,他和堯、禹先後更迭擔任軍事首長,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堯舜禹“三聖傳授”的時代。通過他們,父系傢長制氏族部落聯盟完成瞭解體的過程(見三皇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