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財務會計中運用同一財務報表的不同專案、不同類別,或用不同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的有關專案的資料,用比率來反映分析和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和經營效率的一種方法。

  由於分析資料使用者的著眼點、目標和用途的不同,因而分析時所採用的各種比率以及根據分析結果所作的解釋和評價也不一樣。銀行對企業發放短期貸款時,註重的是衡量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長期債權人則特別關註企業的獲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希望在若幹年後債務到期時企業有可可靠的償還保證;至於企業的管理當局,則關心企業財務分析的一切方面,分析所有有關的比率,既要保證企業償還短期和長期債務的能力,又要為投資者贏得盡可能多的利潤。

  比率分析的類別 財務比率分析所用的比率名目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流動性比率;②權益比率;③獲利比率;④償付比率。前兩類比率按照資產負債表計算,後兩類比率按照損益表(有時按照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兩種報表)計算。

  比率分析的方法 ①把同一企業若幹的財務比率排列在一起,測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是否有所改善或惡化。通過預測計算未來的比率,同現在的比率和過去的比率進行比較。②把一傢企業的比率與同一部門其他企業在同一時點的財務比率(或整個部門平均的財務比率)進行比較,以瞭解該企業同其他類似企業或部門一般水平相對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③通過對一組財務比率進行綜合分析,合理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④在考慮企業的行業特點,經營活動的季節性和其他具體因素的前提下,對各年相同時間的原始數據和比率進行比較,從而對基本的變動趨勢作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