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是人體發聲系統器官運動的產物。發聲器官分4部分:①呼吸器官。即發聲動力器官,包括肺、氣管、胸廓和橫膈膜等。②振動器官。即聲源器官,包括喉部聲帶。③共鳴器官。即聲腔器官,包括喉腔、咽腔、鼻腔和口腔。④咬字器官。即語音器官,包括唇、齒、舌和齶等。振動器官喉部是發聲系統的重要器官。喉部位於頸前部,上接咽部,下連氣管,是由軟骨、韌帶、喉肌和粘膜等構成。喉軟骨主要有甲狀輭骨、環狀軟骨、杓狀軟骨和會厭軟骨,是喉部結構的支架。甲狀輭骨由兩塊方形軟骨前方連接構成,形狀狀如打開的書本,交接處向前方突出即喉結。環狀軟骨如戒指環狀,前狹後寬,位於甲狀軟骨下方,以環甲關節與其相連接。杓狀軟骨是成對軟骨,呈不規則三角錐體形,軟骨底部位於環狀軟骨板上方,構成環杓關節與其連接。會厭軟骨呈葉狀,其莖部連於甲狀軟骨角內面。各軟骨連接一起組成喉腔外壁。聲帶二條位於其內,前起甲狀軟骨角內面,後止於左右杓狀軟骨。聲帶突起,左右聲帶呈水平位,形成皺襞狀,由粘膜、韌帶和聲帶肌構成。兩聲帶之間縫隙稱聲門,吸氣時聲門打開,發聲時閉合。與聲帶平行,其上有一對皺襞,叫做室帶。室帶與聲帶之間叫做喉室。室帶上為喉腔前庭部,前上方為會厭,上通咽腔,聲帶下方稱聲門下腔,與氣管相連(如下圖)。

發聲器官與發聲生理圖

  人類發聲的全部過程,是在大腦的控制下,發聲系統各部器官高度協調自動反饋運動的結果。發聲時大腦下達發聲指令以後,首先呼吸器官運動產生呼氣氣流,作為動力,使喉部的聲帶閉合振動產生聲音,此聲經過聲腔,即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鳴擴大,再由唇、齒、舌等咬字器官的作用,最後形成人類帶有語言性的聲音。

  人聲的音高即音調的高低,由聲帶振動的頻率多少決定,與聲帶長短、厚薄、張力有關。音強即聲音的強弱大小,與氣流的強弱和聲腔大小有關。音色即聲音的色彩是與每個人發聲器官的結構和質量不同有關。語音方面:元音是以舌位的高低前後和嘴唇的圓扁造成口腔腔體變化形成的。輔音是以唇、齒、舌在口腔內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阻斷氣流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