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出生於巴黎一個資產階級傢庭。以繼承的遺產買一官職。1684年經博敘埃主教推薦當波旁公爵孫子的老師,後任公爵的侍從,因而獲得小貴族身份。拉佈呂耶爾獨身到老,沒有成傢。平日除辦理公務外,把全部時間都用在著書上。他寫作《品格論》,秘不告人。1688年這部批評世道人心的書初版問世,引起人們廣泛的註意。從1688到1696年,《品格論》重版9次,每次重版,他都增加新材料。第9版出書時,篇幅已經比初版增加瞭3倍。

  《品格論論》是一部針砭時弊的散文集。拉佈呂耶爾生活在路易十四朝時期。到瞭這位“太陽王”的晚年,法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已經盛極而衰,弊病百出。拉佈呂耶爾通過他的作品,希望能夠振奮人心,挽回頹勢。《品格論》共16章。第1章《論思想著作》(或譯《論精神產品》),提出瞭作者的古典主義的文學觀點,認為作傢的任務在於用明白曉暢的文字表達理性主義的見解。在最後一章《思想堅強的人們》中,作者一面反對無神論,一面提出他心目中的理性主義的理想人物形象和理想的品格。

  這部書主要由兩種文體組成:格言式的簡短段落和某些典型人物的肖像。格言體是概括性很強的文體,精練、深刻,充分表現古典主義語言明朗清晰、簡練精確的文風。肖像部分則往往以真人真事為藍本,但不用真實姓名。作者隻用寥寥幾筆,刻畫出一種典型品格的典型人物,從而形象地批評某種時弊或某種“品格”,一針見血,發人深省。

  《品格論》是法國文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散文名著,對後世影響甚大。例如18世紀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在文章體例和散文風格上直接承受瞭《品格論》的影響。

  

參考書目

 G. Michaut,La Bruyère, Paris,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