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長篇敘事詩。共43,100多行。阿瑜陀耶王朝二世王時期(1317~1371)根據素攀地區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編寫的長詩,後在泰緬戰爭中散失。到曼谷王朝二世王帕普塔勒臘納帕萊、詩人順吞蒲等10餘人根據殘存的材料和藝人們的口述,陸續補充整理,編寫成書。1917年由丹隆拉差努帕等人整理校訂出版。這部作品描寫古代泰國青年戀愛的故事。素攀府的武將昆格萊之子帕萊構奉命率兵與老撾軍隊作戰,紈袴子弟昆昌乘機脅迫帕萊構的妻子娘萍嫁給他。正巧帕萊構凱旋歸來,加官晉爵,封號““昆平·盛沙坦”。已改名為“宛通”的娘萍向丈夫訴說自己的委屈。昆平聽後拔劍殺昆昌,被其妾勞通勸阻。後來昆昌與昆平又因反復爭奪宛通而多次發生沖突,國王便下令將宛通斬首。

  這部作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人物刻畫生動細膩,故事情節錯綜復雜,引人入勝。它在泰國廣泛流傳,傢喻戶曉,至今仍被泰國政府列為文科教材。此書由泰國女作傢集格森·西汶倫博士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