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詩人。出生在西西裡島的錫臘庫紮城。父親是鐵路職員,1921年進入羅馬工學院學習,兩年後改讀文學。以後當過繪圖員、管理員、職員。1928年開始創作詩歌。翌年在佛羅倫斯結識“隱逸派”著名詩人蒙塔萊,並為進步的文藝刊物《索拉裏亞》撰稿。1930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水與土》,獲得聲譽。1939年擔任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義大利文學教授。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他的《水與土》、《消逝的笛音》(1932)、《瞬息間是夜晚》(1942)是典型的“隱逸派”詩歌。。緬懷故鄉和童年的生活,對親人的思念,無法尋得幸福而產生的痛苦,交織成這些詩篇的主旋律。這些詩歌沉浸於自我感受,流露出哀傷、失望的情調,同時又表達瞭法西斯統治時期中、小資產階級對自由、民主的渴求,對鄉土和人民的熱愛。

  反法西斯抵抗運動開展以後,誇齊莫多的詩歌跳出個人情感的天地,寫作“社會詩歌”。詩集《日復一日》(1947)、《生活不是夢》(1949)等,描繪戰爭和法西斯給人類帶來的浩劫,歌頌同法西斯進行英勇鬥爭的優秀戰士,洋溢著強烈的愛國精神。他的詩歌具有獨特的風格。他排斥抽象的觀念,運用象征、隱喻、聯想,創造鮮明的形象,抒情與寫景結合,語言凝練、明凈,音韻優美。

誇齊莫多在寫作

  誇齊莫多還從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先後翻譯瞭荷馬、維吉爾、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莫裡哀、裴多菲等人的作品。此外,還著有論述文學、電影、繪畫、戲劇的文集多卷。195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