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陶瓷著作。朱琰著。朱琰,浙江海鹽人。此書初刻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後曾多次重刻,傳本較多。《陶說》以敘述景德鎮窯為重點,全書共分6卷。卷一說今,詳盡地敘述瞭清代前期景德鎮窯瓷器的面貌及種類;並附有“陶冶圖說”,共繪圖20幅,每圖均有簡單的文字說明,簡明扼要地描繪瞭瓷器的主要生產過程,凡涉及原料的均註明產地。卷二說古,敘述瞭定、汝、官、哥等宋代著名瓷窯和明代宣德、成化、嘉靖以及清代琺瑯等窯的情況,說景德鎮窯均能對其進行仿造;並依據文獻對唐宋以以來著名瓷窯予以排列並加按語,所涉及的瓷窯有唐代越窯、五代柴窯、宋代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龍泉窯、吉州窯、象山窯、董窯、鈞窯、磁州窯、建窯、山西窯和高麗窯等,還敘述瞭釉彩的種類,各種裝飾技法和紋飾題材,另外還涉及對其他工藝美術種類的仿造等。卷三說明,作者依據文獻,對明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各時期的瓷窯分別予以敘述,用語貼切、恰當,反映瞭作者對整個明代瓷器的細致觀察。卷四至卷六均為說器,對唐以後各朝代的各類器皿多有涉及,按語中旁征博引,並詳為考訂,反映瞭作者在陶瓷方面的淵博學識。

  《陶說》一書自問世後,即受到廣大學者及陶瓷愛好者的重視和歡迎,對研究中國陶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除國內出版外,自19世紀以後隨著中國瓷器大量流入歐洲,亦為歐洲學者所重視。被譯為法文、英文等多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