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的工藝規範著作。據郭沫若考證,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官書。西漢景帝時河間獻王劉德因古籍《周禮》遺缺《冬官》1卷,將《考工記》補入,所以後世經籍又稱為《周禮·冬官》。冬官職名為司空,主掌奴隸制的官府手工業,《考工記》中的“工”就是管理手工奴隸的官吏。原書記載瞭6類“工”官的30個工種,遺失7種;現存攻木之工7種,攻金之工6種,攻皮之工3種,設色之工2種,刮摩之工3種,搏埴之工2種,共6類23種。全書文字詳簡不一,可能有脫漏的部分。從器物的形制和有關論述述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某些工藝設計美學思想。

  《考工記》有關工藝方面的主要內容有:①工藝產品都是“聖人之作”,即不僅是一般的物質技術創作,同時也是經過“知者”設計(“創物”),由“巧者”推廣(“述之守之”)的藝術創作。產品創造必須合乎天時地氣,是“材美工巧”還不能算“良”。大至都城佈局,小至車輪上的零件式樣,都要經過設計構思。②產品的形式大小首先由實用決定。例如“輪人”造車輪,太大上下不便,太小牽引吃力,所以按照兵車、田車、乘車的不同用途,將車輪的大小分為3等。車上有蓋,蓋頂呈上陡下緩(“上尊而宇卑”)的曲線,以利排水(“吐水疾而溜遠”)。“鳧氏”制鐘,鐘的形狀、大小、厚薄,都是按照對聲音長短、舒急、清濁的要求所決定。③造型和尺度符合形式美規則。器物的造型都是按照方圓、橫直、主次等規則構成,首先要求準確,“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立者中懸,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繼者如附焉”。含有禮制功能的,還有特殊的形式美要求。例如“匠人”篇規劃王城,設計明堂,都是井字形構圖,中心對稱,四面貫通的規則;鐘、鼓、磬、劍、圭和陶制禮器,也各有不同的形式美要求。④標準尺度和模數觀念。“匠人”篇主管土木建築工程,在設計中采用瞭與建築有聯系的標準化實物作為度量單位,如道路用車寬(軌),庭院用步長,室用幾(小桌)長,堂用筵(草席)長,門用鼎寬(),墻用夯土板長寬(雉)等。而每種標準尺度又都力求符合模數,即有一個最小公倍數,比較常用的是3,如車輪直徑6.6尺,車蓋弓長6尺,路寬9軌,筵長9尺,王城方9裡,圭長1.2尺或9寸,皋鼓長12尺等。⑤賦予象征涵義。如方形車箱象征地,圓形車蓋象征天,30條車輻象征日月,28條蓋弓象征星宿。車上有旗,上繪龍、鳥、熊、龜等;衣裳旗幟的彩繪,有玄(天)、黃(地)、青(東)、赤(南)、白(西)、黑(北)之別,花紋有火、山、水、龍、鳥、獸等,都含有象征的內容。圭有多種形式,含有不同意思。如琬圭圭首呈平緩的半圓曲線,用以象征德治;琰圭圭首呈反凹的尖角,用以象征討伐。懸鐘磬的架子名(音筍)虡,上面雕刻動物形象,它們和樂器的聲音特征互相聯系;鐘聲宏大,立柱(虡)雕刻兇猛的虎豹;磬聲清揚,則雕刻輕巧的鳥類。架子的橫木(虡)雕刻龍蛇,要求伸爪張目,作忿怒長鳴形狀,以象征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