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佛寺。位於奈良市五條町。中國高僧鑒真和尚(688~763)創建,成為日本律宗本山。759年按聖武天皇平生之願,皇室將新田部親王的舊宅地賜與鑒真創建唐招提寺,工程直到鑒真的弟子如寶逝世(815)之前才大體完成。後來,該寺一度荒廢,到14世紀初期,才初見今日之規模。後幾受震災,進入江戶時代,又將全寺修葺一新。唐招提寺體現瞭中國盛唐建築風貌,今天成為日本國寶。

  金堂為唐招提寺主殿,建於鑒真歿後,為奈良時代唯一現存的的金堂。七圓柱並列撐出三端向上鬥拱,顯示出獨特的美。建築的許多具體細部手法,成為後來日本式建築的基礎。另外,還有講堂、舍利殿、寶藏、經藏等,均各具特點。唐招提寺有奈良時代或平安初期的雕塑群,在日本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雕塑中,毗盧舍那佛坐像、千手觀音、藥師如來、梵天、帝釋天、四天王等分別運用瞭木雕、夾紵、敷彩等手法。今置於禦影堂的鑒真和尚敷彩夾紵像,是鑒真親近的弟子所造,形像逼真。另有描繪鑒真東渡故事的長卷畫,稱《東征傳繪卷》,作於鐮倉時代後期。此外還有金龜舍利塔等3件名貴工藝品。日本現代畫傢東山魁夷為禦影堂繪制瞭《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夜》等障屏畫(1971~1980),更增添瞭唐招提寺之美。

唐招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