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畫史著作。又名《唐畫斷》,是已知中國最早的一部斷代畫史。朱景玄撰。朱景玄,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翰林學士,主要活動於唐憲宗元和至唐文宗大和(806~835)年間。他酷愛畫藝,多方尋訪,不見者不錄,見者必錄,為明其善惡,別其高下,根據張懷瓘《書斷》以神、妙、能三品論定書法傢成就高下的體例,並仿效李嗣真《書後品》標出的“逸品”的辦法,列於神、妙、能三品之外,再加上他對所品評的畫傢的生平事蹟和畫藝特長所寫的評傳,就形成一部斷代畫史著作。

  全書共評介唐代畫傢120人,凡作者親見作品的畫傢,按神、妙、能、逸4品排列。神、妙、能3品又分為上、中、下3等;“畫格不拘常法”的畫傢則入逸品。作者未見畫跡的畫傢,不復列品,附於逸品之後,以示矜慎。“國朝親王”3人,列於神品之前,以示尊崇。書前有自序,闡述寫作緣起及藝術見解。序後有目錄,於每人下註明所善畫科。評傳寫法,大率先述畫傢生平、擅長、畫跡,後加評論。行文中,對其人造詣成就時有分析評議,能令敘事與品評密切結合。但敘述評論中,神品諸人較詳,妙品諸人次之,能品諸人更略,逸品3人又較詳,在剪裁取舍中,反映瞭作者對畫傢們有所軒輊的傾向性。

  該書是一部關於唐代畫傢情況的較詳記錄。其資料來源,部分引自唐人有關著作,部分為作者親自采訪收集。對於時代較近畫傢、與作者同時畫傢,本書尤多記述,故在繪畫史料上具有《歷代名畫記》不可替代的價值。寫作態度頗為嚴肅,所列史料,亦大多翔實可信。在編寫方法上,本書開創瞭以分品列傳體編寫斷代畫史的先例,對後代產生瞭深遠影響。

  作者在藝術認識上,堅持繪畫的真實性、概括性與形象性,重視總結“師造化”的經驗,提倡形神統一,反對公式化,但對人物、禽獸的重視勝於山水屋木,均反映瞭當時繪畫認識的特點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