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遜

  中國現代美術史論傢。1915年7月9日生於山東省萊陽縣,1969年3月21日卒於北京。1933~1938年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中文系及哲學系學習。1938年畢業於該校哲學系,在校期間深得美學傢、美術史學傢鄧以蟄的指教。11939~1941年入昆明清華大學研究院,為攻讀中國哲學研究生。1941~1946年先後任雲南大學文史系及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講師,同時擔任敦煌藝術研究所設計委員。1946年任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49~1952年被清華大學哲學系及營建系聘為副教授及教授,並兼清華文物館工作。1950年夏季參加文化部社會文化管理局組織的雁北文物勘察團活動。1952年調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並兼《美術》雜志執行編委及《美術研究》編委。195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創辦瞭中國第1個美術史系並任系主任。

  王遜致力於中國美術史研究及教學工作,態度嚴肅,認真負責。他教授的課程有中國美術史、中國畫論及書論、中國雕塑史、中國工藝美術概論、中國藝術批評史、形式邏輯等。他在中外文學、哲學、歷史學及美學等方面有深厚的修養,對繪畫、雕塑、書法、建築、工藝美術史及藝術理論方面有淵博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在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撰寫中國美術史著述上作出瞭有益的嘗試和貢獻。他在1956年所著《中國美術史》(1986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比較簡扼而全面地闡述瞭中國美術發展狀況及若幹規律,並註重其賴以產生、發展、變化的社會歷史條件,以及它們與哲學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各門類間的相互聯系。除大量引用文獻資料外,尤其註意考古發現的實證性,對於不見經傳的工匠創作和民間美術也給予應有的歷史地位;對於古代作傢和藝術的論述也時有獨到的見解,是50年代有突出影響的美術史論著之一。作者曾在1960~1962年間結合教學對此書進行補充修訂。另外王遜還發表瞭大量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他在青年時代撰寫的《玉在中國文化上的價值》,從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論述玉石工藝的發展,被滕固收入《中國美術論叢》(1938年商務版)。1963年在永樂宮壁畫摹本赴日本展出之前,他翻閱大量道藏及文獻,寫成《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題材試探》(《文物》1963年第8期),對長期含混而又龐雜的道教神祇形象做瞭精密論述,訂正瞭訛傳,對道教美術演變提供瞭重要論斷,為以後研究工作打下重要基礎,成為他一生中最後的一篇力作。此外他還編輯瞭《北京皮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