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詩人、畫傢。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至其父時遷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王維於開元九年(721)中進士,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等職。天寶十五年 (756)安史之亂起,兩京淪陷,他未及逃出,被脅任偽官。亂平後他因此獲罪降職,乾元二年(759)由事中轉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無心仕宦,隱居於藍田輞川別墅,篤信佛理,以詩酒自娛,過著悠閒的田園生活。他在詩歌中所描寫的恬淡寧靜的山水景物,清新明麗,最被後世稱譽。

<

  王維又精通音樂,擅長繪畫。蘇軾用這樣兩句名言指出他在詩畫上的相互溝通:“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唐人評其所畫山水為“筆綜措思,參與造化”,“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舊唐書·王維傳》)。他畫山水能吸收眾傢之妙,有接近李思訓的青綠山水,也有“蹤似吳生(道子),而風致標格特出”的山水松石。其水墨畫尤為人稱許,唐代張彥遠說“曾見(王維)破墨山水,筆跡勁爽”(《歷代名畫記》),他與張璪、項容等同為早期水墨畫傢。宋代《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126幅,除少許佛像外,多為山莊、漁市、村墟、騾綱、劍閣及雪景山水。據記載,王維曾舍藍田住宅為清源寺,於寺內畫《輞川圖》,筆力雄壯,山谷重疊,雲水飛動,表現瞭藍田景色之美。此圖在宋代時傳有多種摹本,現存較早之石刻拓本景物佈滿畫面,猶存早期山水畫之格局,可作為瞭解此一題材的參考資料。王維真跡在唐代已不多見,宋代時常把傳世的五代江南人所畫筆致清秀的雪景山水當成王維的畫卷。世傳《王維雪溪圖》有宋徽宗趙佶題簽,用筆渾厚古雅,可能是一幅時代較早的山水畫,但與王維關系如何則尚待研究。明清時王維的作品更無從目睹,對王維的繪畫風格也有一些訛傳。董其昌創立的南北宗論中把王維說成是南宗之祖,謂其“一變勾斫之法”為“水墨渲淡”,從早期的歷史文獻對王維的記述評價考察,董說並不符合真實情況。王維亦能畫人物及佛像,據唐宋人著述說他曾畫《孟浩然騎驢像》。在陜西鳳翔開元寺東塔所畫的壁畫宋時猶存,蘇軾在《鳳翔八觀》詩中曾詠歌此畫“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萌,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可以想知畫中人物也是相當生動的。此壁早已坍毀,但其中叢竹曾經後人摹繪刻石,現存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