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廓

  中國現代油畫傢、版畫傢。1911年6月16日生於山東省掖縣。從小喜愛書畫藝術。1930~1933年,先後在濟南愛美高中藝師科、北平京華美術學院、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1934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參加該校MKK木刻研究會。同年秋,赴日本留學。1936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國,曾在武漢政治部三廳美術科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6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教員兼研究員。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在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舉辦個人下鄉下廠素描作品觀摩展覽,參與創辦《橋兒溝畫報》。1947~1949年,先後於北方大學美術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任教授、研究員。1950~1973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任該院研究部副主任,並當選為中國美術傢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出版有畫冊《血衣》、《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畫集》等。

  王式廓早年的代表作為版畫《改造二流子》(1944)。1947年將此重新制為套色木刻。畫中對於二流子的狼狽相及抱愧心情,對於其妻其母傷心的情狀,對於苦口婆心的幹部形象之刻畫均十分傳神,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改造二流子》

  王式廓具有較深厚的繪畫基本功。40年代以後,他生活在農民之中,以素描為手段作瞭許多人物寫生,對於不同時代農民的氣質作瞭生動的刻畫。如《延安老農》、《趙小六》、《莒縣農村婦女》、《京郊老農》、《農村婦女》、《社委杜垿》、《副社長呂振香》以及為《血衣》所作的人物習作等,堪稱佳作。其代表作《血衣》(素描,1959)曾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它以一位農村婦女手持的血衣為契機和畫面情節的中心,用一系列飽受封建壓迫和摧殘的農民形象組成瞭控訴的大場面,表現瞭農民的痛苦、仇恨與鬥爭,顯示瞭民主革命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化和人民群眾當傢作主的時代的到來。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作者真實、生動地刻畫瞭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富於感染力。

  王式廓的油畫作品主要有《參軍》、《井岡山會師》、《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庫勞動》、《秋夜》、《秋收場上》、《發明者的夜晚》以及《血衣》和《轉戰陜北》的油畫稿等。除素描、油畫之外,他兼善書法及中國畫,在藝術教育上亦有突出貢獻。

  1973年4月,畫傢為完成油畫《血衣》,去河南充實素材,由於辛勞過度,於5月22日逝世於畫架旁。1979年,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瞭他的遺作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