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歌舞。流行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和山西、陝西與河北等地。它是在上述地區蒙、漢兩族民歌坐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演員隻有一旦(女)一醜(男)。演出開始時演員以第三者身份敘述故事,引出情節後再以劇中人身份表演,稱為“跳進跳出”的表演形式。二人臺分東西兩路,東路以歌舞見長,稱“帶鞭戲”或“火炮曲子”,情節簡單,舞蹈性強,代表劇碼有《打金錢》、《掛紅燈》等;西路註重故事情節,以唱、做為主,稱“硬碼戲”,代表劇碼有《走西口》等。二人臺的道具以霸王鞭、摺扇、手絹絹為主,舞霸王鞭是“火炮曲子”中重要內容,能掀起整個演出情緒的高潮。二人臺的舞蹈最具特色的是“走場子”,兩個角色圍繞舞臺中心,隨著音樂的伴奏,以迅速的碎步移動,男角同時做出頗具武術色彩的二踢腳、三踢腳,女角與此呼應,不斷做出閃身、臥魚、撲地等動作。“走場子”的圖案有“三碰頭”、“套月兒”、“壓葫蘆”、“蜂撲瓜”等。二人臺的形式現已被用來演出一些大型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