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由兒童表演的或表現兒童生活的舞蹈。是對兒童進行德、智、體、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兒童舞蹈的特點多是邊歌邊舞,可以反映廣闊的生活內容,易於兒童理解和接受。

  兒童舞蹈的形式比較多樣。在幼稚園裏,有唱遊、律動和音樂遊戲,它是向學齡前兒童進行智力教育與情操教育的一門主課。在小學中,兒童們通過編演舞蹈能夠自覺地接受舞蹈藝術美的教育和薰陶。通過舞蹈活動能培養兒童協調動作的能力,以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兒童舞蹈《拔蘿卜》

  20世紀20年代,中國教育傢蔡元培積極倡導美育,一些學校中曾經流傳過黎錦暉創作的兒童歌舞劇《小小畫傢》、《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兒童歌舞藝術得到蓬勃的發展,出現瞭一大批反映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生活的優秀節目。在城市、縣、鎮的少年宮裡,有專門設立的兒童藝術團、藝術小學、舞蹈組,招收有才能的兒童,對他們進行培養,如南京市的“小紅花藝術團”在國內有廣泛影響。各個專業藝術團體,也經常編演適於兒童觀賞的舞蹈節目,如《拔蘿卜》、《豐收樂》、《吉慶有餘》、《摸螺》等。

  1981年在北京建立瞭中國兒童歌舞研究會,對兒童歌舞的特點、作用、活動方式等進行經常性的學術研究活動,對推動和繁榮發展兒童舞蹈起瞭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