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進步戲劇傢統一戰線組織。簡稱“劇聯”。1930年冬成立於上海。劉保羅、田漢、趙銘彝、於伶等曾擔任黨團書記。1936年初,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自動宣告解散。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為瞭領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進步文化活動,1929年在上海成立瞭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文委)。在文委的領導下,上海藝術劇社率先揭開瞭左翼戲劇運動的序幕。接著,進步戲劇團體開始瞭聯合行動。1930年3月,由上海藝術劇社與摩登劇社社發起,聯合南國社、辛酉劇社、戲劇協社、復旦劇社、大夏劇社等戲劇團體,正式成立瞭上海戲劇運動聯合會。不久,上海藝術劇社、南國社相繼被國民黨當局查封,激起瞭話劇界人士的極大義憤。為瞭加強團結,堅持鬥爭,經許多劇團負責人協商同意,決定改組聯合會為中國左翼劇團聯盟,於1930年8月23日召開瞭成立大會。後因白色恐怖加劇,有的劇團內部產生分裂,經文委領導的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研究決定,改變劇團聯合組織形式,定為個人自願參加,於同年冬改為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

  劇聯成立後,為明確闡述左翼戲劇運動的方向和任務,起草並通過瞭《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最近行動綱領》。綱領中闡明劇聯的主要任務是在白色區域開展工人、學生和農民的演劇運動,采取劇聯獨立演出、輔導工人和學生表演以及聯合演出方式,開創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同時還兼顧中國電影運動以及建設無產階級的戲劇理論等。根據綱領的精神,劇聯積極開展工作。在組織上,建立瞭領導全國左翼戲劇運動的體制,除在上海設立總盟外,1931~1933年,先後在北平、漢口、廣州、南京、杭州、南通、天津、太原、濟南、青島、成都、歸綏等地設立瞭分盟或小組,從而形成瞭左翼戲劇運動網絡,使左翼戲劇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在演劇方面,上海總盟和各地劇聯組織,以秘密盟員為核心,團結進步的戲劇工作者,組成瞭50多個左翼劇團。其中上海有藝術劇社、南國社、大道劇社、春秋劇社、駱駝劇社、三三劇社、新地劇社、無名劇人協會、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等,北平有呵莽劇社、苞莉芭劇社、新球劇社等,南京有摩風劇社、大眾劇社,南通有新民劇社,杭州有五月花劇社,漢口有鴿的劇社,廣州有前衛戲劇者聯盟等。這些劇團深入到工人、學生、市民中去,演出瞭大量進步劇作傢創作的劇目,取得瞭強烈的宣傳效果。1931年大道劇社根據蘇聯小說《第四十一個》改編的《馬特加》,借劇中蘇聯紅軍的故事,在舞臺上喊出瞭“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的口號,表達瞭當時革命群眾的心聲,獲得瞭觀眾的熱烈歡迎。1933年,“九·一八”兩周年紀念時,劇聯通過應雲衛主持的上海戲劇協社演出瞭反帝名劇《怒吼吧,中國!》,在觀眾中引起瞭轟動,影響十分深遠。劇聯領導的演劇活動,具有革命性、群眾性和戰鬥性的特色。除瞭演劇之外,劇聯還出版瞭《藝術新聞》、《戲劇新聞》等刊物,建立瞭為各左翼劇團服務的藝術供應社。同時把工作發展到瞭電影和音樂,於1932年建立瞭影評小組,1933年成立瞭音樂小組,卓有成效地推動瞭當時電影和音樂工作。在輔導學生演劇和工人演劇方面,劇聯沖破國民黨當局的破壞和阻撓,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進步的學生演劇活動,如派盟員薑敬輿、侯楓、徐韜等人到大夏大學的大夏劇社、復旦大學的復旦劇社、暨南大學的暨南劇社、持志大學的持志劇社、美術專門學校的美專劇社去起骨幹作用,派大道劇社與暨南劇社、持志劇社、光華大學的光華劇社作聯合演出,後來又領導瞭由各個大中學校劇團成立的上海學生劇團聯合會。在劇聯的領導和影響下,各學校劇團上演瞭很多進步劇目,使學校戲劇運動出現瞭興盛的局面,有力地擴大瞭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同時,為瞭開展工人演劇活動,劇聯成立瞭工人演出委員會,先後派左翼劇團到工廠和工人居住地區演出,並派陳鯉庭、金山、崔嵬、姚時曉、沙蒙、丁裡、徐韜等到工廠去組織工人劇團和輔導工人演劇,推動瞭工人劇運的發展,使工人劇運成為整個左翼劇運的一支重要力量。

  左翼戲劇運動是在同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為瞭從事革命的戲劇活動,劇聯有很多成員被捕入獄甚至獻出瞭生命。1934年,由於國民黨當局加緊實行高壓政策,進步劇運的處境更加困難。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1935年春,劇聯領導人總結瞭前一階段劇運的經驗教訓,決定采取面向社會,努力提高劇場藝術的方針。為瞭實現這項任務,劇聯集中瞭一批影劇雙棲的優秀作傢、導演(如章泯等)、演員(如金山、趙丹等)、舞臺美術傢(如賀孟斧等)組成瞭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經過積極的準備,1935年6月,上海業餘劇人協會舉行瞭首次公演,演出瞭H.易卜生的名劇《娜拉》,同年9月又公演瞭Н.В.果戈理的名作《欽差大臣》。這兩個戲的演出,導表演水平之高,所受觀眾之歡迎,都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左翼劇運在惡劣環境中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標志著左翼劇運的水平有瞭新的提高。它為後來話劇向劇場化、職業化過渡準備瞭條件。

  劇聯在開展左翼劇運的6年中,盡管初期由於受“左”的路線影響,出現過一些缺點,如在戲劇界的團結上有關門主義傾向,過份強調配合當時的政治鬥爭而忽略演劇藝術的規律等,但總的看,它的革命功績是主要的。這表現在劇聯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有力地配合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戲劇工作者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粉碎瞭國民黨當局對進步文化活動的反革命文化“圍剿”。劇聯用可歌可泣的歷史,為中國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初步開拓瞭道路。同時,在劇聯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中,戲劇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不僅提高瞭演劇運動的水平,而且培養出瞭一批優秀的戲劇專門人才,如夏衍、章泯、金山、趙丹、宋之的、於伶、陳鯉庭、鄭君裡、劉保羅、王瑩、舒繡文、張庚、崔嵬、塞克、姚時曉、徐韜、賀孟斧、辛漢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