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團體。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1953年5月組建於北京。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話劇團,是在1951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文藝工作團戲劇隊基礎上擴建的。傅鐸、李吟譜、所雲平曾先後任團長。

  總政話劇團以擅長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及革命戰爭題材著稱。曾成功地塑造過自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的諸多革命領袖和重要歷史人物以及各個革命歷史時期敵我雙方軍隊的人物形象。劇團著力反映革命戰爭和軍隊隊現實生活,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形成瞭戰鬥化、民族化、群眾化的藝術風格,同時在話劇藝術上也進行瞭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劇團除在城市劇場公開演出外,還經常深入部隊駐地、邊防海島、戰地前線做巡回演出。

  30餘年來,總政話劇團共演出大中小型劇目近200個,其中本團創作92個。具有代表性的有:反映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萬水千山》和《井岡山》(陳其通創作)、《朱德軍長》(所雲平創作);反映抗日戰爭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傅鐸創作)、《首戰平型關》(傅鐸、白雲亭創作)、《東進,東進》(所雲平創作);反映解放戰爭的《轉戰陜北》(馬融創作)、《決戰淮海》(所雲平、王朝柱、劉星創作);反映國外革命武裝鬥爭的劇目《南方來信》(莎色、傅鐸、馬融、李其煌創作)、《安第斯山風暴》(丁裡、白雲亭、劉大為創作)。此外,劇團還演出瞭《紅纓歌》、《八一風暴》、《一代英豪》、《霓虹燈下的哨兵》、《真正的人》、《俄羅斯人》、《霧重慶》、《年青一代》、《曙光照耀著莫斯科》、《葉爾紹夫兄弟》等。其中,在1956年全國第一屆話劇會演中《萬水千山》獲編劇、導演、舞臺美術設計和制作管理一等獎;《沖破黎明前的黑暗》獲導演、舞臺美術制作管理一等獎,編劇、舞臺美術設計二等獎,藍馬、陳立中等15人獲表演一等獎、二等獎;《井岡山》獲1963年總政治部文藝創作獎;《南方來信》獲1965年總政治部文藝創作獎。在1979年建國30周年文藝調演中,《東進,東進》獲編劇一等獎、演出二等獎;《炮臺山下》獲編劇二等獎、演出二等獎。

《決戰淮海》劇照

  總政話劇團除進行話劇演出外,還對部隊文藝活動進行輔導,並派出導演為國內其他話劇院、團及國外話劇團體排戲。劇團還制作電視劇並參加團外電影、電視劇、廣播劇的攝制錄制工作。

  總政話劇團擁有一批在軍內外有影響的藝術傢和專業人員,如編劇陳其通、傅鐸、所雲平等;導演丁裡、李吟譜、魯威、李維新、汪遵熹;演員藍馬、李壬林、梁玉儒、陳立中、王寅申、李雪紅、林默予、黃凱、馮光輝等;舞臺美術工作者冀曉秋、林夢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