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團體。前身為1950年3月組建於北京的空政文工團話劇隊。同年5月吸收各軍區空軍綜合文藝團體中的部分話劇工作者,改編為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文工團。1958年調回北京,編為空政文工團話劇團。1976年11月,文工團總團撤銷,建立空軍政治部話劇團。董琚、王貴等先後任團長。主要演出對象是空軍部隊。曾在中國大部分省、市和空軍基地巡迴演出,並多次組織小型演出隊深入邊防、海島為部隊演出。50~60年代劇團曾上演過《海濱激戰》、《幸福》、《無名英雄》、《年輕的鷹》、、《女飛行員》、《霓虹燈下的哨兵》等大小劇目20餘臺。“文化大革命”時期,劇團受到沖擊。1976年獨立建團後,開始進入創作、演出的繁榮時期。先後上演過《陳毅出山》、《這裡通向雲端》、《九·一三事件》(上下集)、《飛向延安》、《周郎拜帥》、《火熱的心》等20多個劇目。

《周郎拜帥》劇照

  劇團歷史上組織創作和首演影響較大的劇目有:《年輕的鷹》(葉槐青等創作),在全軍兩次會演中獲獎;《女飛行員》(馮德英等創作),1956年公演,1965年拍成同名電影;《陳毅出山》(丁一三創作、王貴導演),以嚴謹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塑造瞭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的藝術形象,從1979年9月起,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連續演出150餘場,曾獲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文藝演出創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九·一三事件》(丁一三創作、王貴導演),表現瞭林彪反黨集團覆滅的全過程,塑造瞭毛澤東、周恩來、林彪、江青等人物形象。上集於1980年11月、下集於1982年4月在北京公演,上下集各連演130餘場;《火熱的心》(王培公、李東才、劉惦晨創作),1983年10月在北京公演,是以朱伯儒模范事跡為原型創作的5幕話劇,1984年3月,珠江電影制片廠以《他沒有豐功偉績》為名改編拍攝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