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傢乙

  中國電影導演。1919年1月27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醫科讀書。在左翼文藝運動影響下,1937年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輾轉武漢、重慶。1940年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當演員。在陝北鄉村接觸到豐豐富多采的民間藝術,對他以後在藝術上的成長有較大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後,調到東北文工團,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調入東北電影制片廠。他獨立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大型紀錄片《人民的新旅大》(1949)。接著,導演故事片《高歌猛進》(1950)、《鬼話》(1951短片)、《葡萄熟瞭的時候》(1952),戲曲片《蝴蝶杯》(1956),以及中法合拍的兒童故事片《風箏》(1957)。1957年在延邊朝鮮自治州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與紀葉合作創作電影文學劇本《金玉姬》,成功地塑造瞭一個朝鮮族女共產黨員的形像,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導演手法也比較流暢。1959年,導演瞭反映雲南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的故事片《五朵金花》。影片富於詩情畫意,表現瞭社會主義山河美、人情美,是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喜劇片。1962年在開羅第2屆亞非電影節上,王傢乙和女主角楊麗坤分別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1961年,他導演的《達吉和她的父親》是一部描寫彝、漢兩個兄弟民族兩位老人為一個女兒互諒互讓的故事。影片表現瞭無產階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標志著王傢乙在導演藝術上已走向成熟。1965年他導演的另一部表現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景頗姑娘》,大膽選用當過奴隸的少數民族青年飾演主角,使人物質樸、逼真,體現瞭少數民族獨特的氣質,從而使影片富於民族生活氣息。70年代末,王傢乙與薑樹森、羅太等合作,分別導演瞭故事片《豹子灣戰鬥》和《小字輩》,後者獲得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五朵金花》劇照

  王傢乙導演的作品多以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熱情謳歌瞭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鬥爭和幸福生活。他導演的民族題材影片以抒情見稱,風格明麗,手法細膩;對喜劇的處理流暢、明快而富於濃鬱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