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蟾

  中國早期美術片的開拓者之一,剪紙片的創造者。1899年1月18日生於南京,卒於1995年11月19日。萬籟鳴的孿生兄弟,自幼喜好繪畫。192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留校任西畫教員。因酷愛動畫電影,暇時常與其兄弟探索動動畫影像映現原理,並進行瞭多次試驗,終於使畫稿中的人物和山水動瞭起來。1925年,進入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與其兄弟一起制作《舒振東華文打字機》動畫廣告。1926~1940,萬古蟾除在1927年獨立完成滑稽動畫短片《一封寄回來的信》外,與其兄弟萬籟鳴、萬超塵合作完成《大鬧畫室》、《國人速醒》、《民族痛史》、《龜兔賽跑》、《駱駝獻舞》、《抗戰歌輯》、《抗戰標語》等動畫短片多部,並在1940年與萬籟鳴創作出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他們的動畫片運用瞭多種技巧,民族化裝飾性趣味濃鬱。

  1956年萬古蟾參加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導演工作,並開始剪紙影片的研究創制工作。在他的領導下,經過一年多的反復實驗,在1958年拍攝出中國第一部獨具特色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59年以後,他又連續完成瞭《漁童》(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濟公鬥蟋蟀》、《龜猴分樹》、《人參娃娃》(獲第1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並與錢運達聯合導演瞭《金色的海螺》(獲第3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等剪紙片。這些剪紙影片在藝術形式上吸收瞭中國皮影、窗花、剪紙等民間藝術的表現技巧,采用雕鏤刻剪的工藝手法,具有多種藝術風格。有的影片的人物造型細膩,富有個性特征,有的則粗獷奔放,他們在銀幕上多彩多姿,栩栩如生。背景設計線條明快,色彩和諧,古樸典雅,這些影片是中國美術電影中一個新的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