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代南唐畫傢。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10世紀中後期,為南唐畫院待詔。善畫人物,傳世代表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見於畫史著錄的作品還有《明皇擊梧桐圖》、《遊山陰圖》、《雪村圖》、《荷錢幽浦》等。

  《韓熙載夜宴圖》藏故宮博物院。素絹本,工筆重彩,縱28.7釐米,橫335.5釐米,無款,作者姓名見於題跋中,據北宋《宣和畫譜》卷七記載,此畫為受南唐後主李煜之命而創作的。李煜當政時,因中書舍人韓熙載好蓄聲伎,常在傢中舉舉辦夜宴,與賓客們在觥籌交錯、酒酣耳熱中行為放縱。李煜想瞭解其傢宴活動的具體情狀,因命顧閎中夜至其宅,暗中觀察,目識心記,完成瞭這件作品。由此可知它是一幅以默畫為基礎進行創作的記實的人物畫作品。南唐另一畫傢顧大中也畫過同類題材的《韓熙載縱樂圖》。

  《韓熙載夜宴圖》反映瞭五代時期人物畫創作所達到的成就。它以連環圖畫形式表現瞭5個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情節,以展現夜宴活動的豐富內容,即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畫中主要人物有10餘人,反復出現於5個情節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數是見於記載的真實人物,即韓熙載與他的賓客太常博士陳雍、門生舒雅、紫微朱銑、狀元郎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傢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圖中成功地表現瞭韓熙載的形象,不但畫出瞭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較深入地表現瞭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狀態。韓熙載是南唐政權中比較有政治見識的,但由於他來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檢,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權臣的排擠,不得不借放縱行徑以示消沉,以圖自保。畫中韓熙載有志不得伸,抑鬱苦悶的情緒由於夜宴歡樂氣氛的反襯而得到深化與加強。畫中的其餘人物則主要是圍繞5個不同的情節,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和人物之間的呼應、聯系,表達其精神狀態和統一的環境氣氛。其中以起首的“聽樂”和第4段“清吹”表現得最好。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賦色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人物衣紋簡練灑脫,勾勒的線條勁健優美、柔中有剛。色彩豐富而又統一、和諧,服飾花紋細入毫發。其他如各種樂器、室內陳設的傢具、器皿,都刻畫得十分精工。這些除瞭在繪畫史上的價值外,也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舞蹈史、服裝史、工藝史、風俗史的重要形象資料。在《珊瑚網》、《大觀錄》、《平生壯觀》等書畫著錄著作中,記載流傳於世的《韓熙載夜宴圖》不止一卷。清代孫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說,他曾見過數卷《韓熙載夜宴圖》,大約都是南宋畫院畫傢的手筆。有人因此而推斷故宮所藏的這一卷可能是南宋以後的摹本,但缺乏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