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文獻記載中的工藝美術品。首見於同治八年(1869)趙之謙著《勇廬閒話》一書,系指在五色車渠玻璃上畫彩,間題小詩,足部題“古月軒”款,以題有“乾隆年制”者尤佳。古月軒料器在古董界、收藏傢之間聲望極高,一些好事者曾千方百計地搜索探尋而不可得,並多有附會之說,民間廠肆也推波助瀾,憑空偽造古月軒款料器,魚目混珠,以欺收藏傢。亦有人認為從未有過古月軒料器,而是出自古玩商的臆造,更有人提出瓷胎畫琺瑯即古月軒之新說。光緒三十二年(1906)陳公瀏在《陶雅》中提出出“古月軒彩”一詞,與乾隆琺瑯彩混為一談,進而引申為“古月軒瓷”。過去對古月軒一詞的解釋有3種:①傳說乾隆時有軒名“古月軒”,②傳說“古月軒”系一姓胡者精畫料器,而乾隆官窯加以模仿,③傳說“古月軒”系清帝一軒名。均查無實據,不可輕信。迄今仍不見乾隆時代“古月軒”款的玻璃器或瓷器,仍是文物、博物館和工藝美術史界難以詮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