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時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又名魂瓶、魂亭、堆塑罐等,是從東漢時的五聯罐演化而來,形狀如壇。在罐上用堆貼與捏塑相結合的手法,堆塑著人物、鳥雀、走獸、亭闕和佛像等形象。其目的在於“所堆之物,取子孫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故宮博物院藏有“永安三年(260)時,富且洋,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萬歲未見英”銘文的青釉穀倉罐,是其代表作品。該罐腹壁堆貼著魚、龜和各種禽獸,罐口塑有樓闕館閣,衛樓閣上有持樂器的伎樂人,倉口有狗守衛,形象地表表現瞭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豪強地主莊園的一個側面。隨著封建割據和莊園經濟的發展,豪強地主的宅院建築愈來愈具有封建塢堡的性質。谷倉罐也反映瞭三國時期制瓷工藝在成型技術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至兩晉時期,谷倉罐已成為一種流行的瓷器。

谷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