К.М.西蒙諾夫

  蘇聯俄羅斯作傢。生於軍官傢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誌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蘇聯作協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1939年任任軍事記者,以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爭的必勝信心。戰爭初期的抒情詩作,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如《等著我吧……》、《請你記住,阿遼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廣為流傳。劇本《俄羅斯人》(1942)歌頌經受瞭戰爭考驗的蘇聯人民的精神力量。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蘇聯紅軍在保衛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英勇事跡。戰爭後期,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4卷,1942~1945)。戰後到過美國。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揭露美國統治集團發動新戰爭的企圖。還發表詩集《友與敵》(1948)。《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

  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鬥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9至1971年發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後的夏天》),描寫從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時生活的細節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陸續發表瞭幾部戰時札記,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札記摘錄》(1965)。30年代至50年代發表過幾十篇文藝評論文章,主要評論同時代的作傢及其創作。

《日日夜夜》插圖

  西蒙諾夫曾任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52~1956)、蘇共中央監察委員(1956~1961,1976~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