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泰米爾語長篇敘事詩。又名《腳鐲》,成書於西元200至300年間。作者伊蘭戈。

  它的主要情節是:酷愛歌舞的商人柯伐蘭與美貌的歌女馬達維長期同居。有一次馬達維唱歌取笑柯伐蘭,他憤然回到妻子甘納基身邊。後柯伐蘭前往班地亞王國首府馬杜賴變賣妻子的一隻腳鐲,被國王的衛士當成竊走王後腳鐲的首飾商而加以逮捕,國王下令將他斬首。甘納基聞訊,手持另一隻腳鐲,闖入王宮,當面指責國王的錯誤,要求查對丈夫的腳鐲。在證實柯伐蘭確系無罪後,國王王當即從王位摔下身亡。王後也相繼死去。甘納基仍感憤憤不平,放火燒瞭馬杜賴城。長詩的作者伊蘭戈原是賽勒王國的小王子,為消除長兄對他篡位的懷疑,出傢當瞭和尚。這部長詩反映瞭作者善惡報應的觀點。作者出身王室,但把平民中的商人柯伐蘭和甘納基作為長詩的主人公,並且賦予甘納基以反抗精神,在她身上體現瞭泰米爾族婦女的高尚情操和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情。這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中是一個創新。作者通過甘納基的事跡描寫瞭當時組成泰米爾納德的三個小王國──賽勒、喬拉、班地亞及其首府的社會政治情況。長詩詳細記載瞭公元4世紀前泰米爾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藝術、宗教等情況,是一部珍貴的歷史文獻。行文中回避瞭當時的宗教紛爭,泛泛地贊揚瞭各派宗教,因而備受推崇,得以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