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早的文學作品,是10世紀時出現的史詩。其中流傳至今比較完整的《熙德之歌》,約寫定於1140年。其他殘缺不全的史詩,還有《桑喬二世與薩莫拉之圍》、《拉臘王子之歌》和《龍塞斯瓦列斯》等。這些史詩都是長期由行吟詩人口頭流傳,後來才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內容大多是歌頌具有忠君愛國思想的民族英雄的事蹟。

  摩爾人的長期統治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使西班牙在這一時期出現瞭以摩爾—阿拉伯方言寫作的抒情短詩,稱為“哈爾查”,其內容多數是少少女表達對情人的懷戀。

  到瞭13世紀,寺院在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強,少數教士創作瞭一種精雕細刻的詩歌,叫作“教士詩”,形式比較嚴謹,內容多為歌頌聖母顯聖和聖徒事跡。其代表作品有《亞歷山大之歌》和《阿波羅尼奧斯之歌》,其代表作傢為貢薩洛·德·貝爾塞奧(1195?~1265?)。

  14世紀初,出現瞭一部教士詩的傑作,即伊塔大主教胡安·魯伊斯(1283?~1350?)的著名的《真愛詩集》,它包括抒情詩、寓言詩、諷刺詩、敘事詩,別具風格。與此同時,宮廷文人也競相從事詩歌創作,掌璽大臣佩德羅·洛佩斯·德·阿亞拉(1332~1409)的《宮廷詩歌》為其代表,作者以深沉、凌厲的筆鋒,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並給國王、貴族以忠告。

  西班牙的散文文學發展較晚,但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最早的散文作品是從阿拉伯文翻譯的寓言集《卡裡來和笛木乃》和故事集《森德巴爾》(西班牙譯本名為《受愚弄的婦女的經驗談》)。以上作品,都是國王智者阿方索(一譯阿爾方斯)十世在位時所翻譯。阿方索十世的朝廷,薈萃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行吟詩人、歷史學傢、法學傢、自然科學傢,把大量的阿拉伯文、希伯來文、拉丁文的作品譯成西班牙文,促進瞭西班牙文化和科學的發展。當時的主要譯著有《編年史》、《世界通史》、《法律全書》、《天文知識》以及國王用加利西亞文所寫的《詩歌集》等。

  這時期出現的最傑出的散文作傢,是胡安·曼努埃爾(1282~1348)。他的著名作品《盧卡諾爾伯爵》具有獨特風格,作者以對話體敘述一系列勸世的小故事,顯然是受瞭阿拉伯文學的影響。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西法爾騎士》,也是在14世紀上半葉出現的。

  15世紀是西班牙歷史的轉折點。在這個時期,西班牙驅逐瞭摩爾人,完成瞭光復運動。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薩貝爾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的聯姻,標志著西班牙已經形成為一個統一的君主專制國傢。它對外進行擴張,武力征服意大利和非洲北部,對內建立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異教徒。在文學上的最大特點,是意大利的影響占主導地位,人文主義思想開始紮根。另一個特點是宮廷文學已經形成,改變瞭教士們在文學領域裡占優勢的狀況。其主要成就表現為弗朗西斯科·因佩裡亞爾(1373~1408)在意大利詩歌的影響下創作的《七種美德的格言》,它開創瞭但丁式的寓言詩流派。胡安·阿方索·德·拜納在1445年編纂的《拜納歌謠集》、《斯圖尼加歌謠集》,收錄瞭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上半葉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朝廷大量優秀的宮廷詩篇。

  這個時期的傑出詩人有以《桑蒂利亞納侯爵的加冕》和《命運的迷宮》而享盛名的胡安·德·梅納 (1411~1456),有以寫諷刺詩著稱的桑蒂利亞納侯爵(1398~1458) 以及以感情熾烈、語言動人聞名的豪爾赫·曼裡克(1440~1479)。

  民間抒情詩“謠曲”,至15世紀開始盛行。這類詩歌是從古代史詩中最生動、最富有詩意的片斷演變而來,語言簡潔樸素,散發出濃鬱的生活氣息。

  流行於這個時期的傷感小說的代表作,有胡安·羅德裡格斯·德爾·帕德隆(1395?~1452?)的自傳體小說《沒有愛情的奴隸》和迭戈·德·聖佩德羅(生卒年不詳)的書信體小說《愛情的牢獄》。加爾西·羅德裡格斯·德爾·蒙塔爾沃的著名騎士小說《阿馬迪斯·德·高拉》,也在這時期出版。

  在散文方面,第一次出現瞭包含大量格言和諺語的通俗口語的作品,其代表作是塔拉貝拉大主教阿方索·馬丁內斯·德·托萊多(1398?~1470?)的《皮鞭》,它的副標題為《對世俗愛情的責難》,以簡明的語言,幽默的筆觸,生動地描寫瞭西班牙社會的風俗畫面。這種諷刺散文成為以後流浪漢小說的先聲,著名對話體小說《塞萊斯蒂娜》即模仿此書的風格寫成。

  到瞭16世紀,西班牙成為稱霸於歐、美兩大洲的強大王國。在王權鼓勵下,國內資本主義工商業一度得到繁榮,同時在文化上也開始向文藝復興時代過渡。一批人文主義者創辦學校,批判宗教偏見,模仿古代希臘、羅馬和意大利的文學。詩人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維爾(1493?~1542)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1503~1536),開始運用意大利詩歌的新韻律和新風格。後者在模仿意大利詩歌時卻保持著西班牙詩歌的優良傳統,創造瞭西班牙的感懷詩。他的作品影響瞭後來的古鐵雷·德·塞蒂納(1514~1554)和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1503~1575)等詩人,但同時遭到瞭克裡斯托瓦爾·德·卡斯蒂列霍(1490?~1550)的批評和反對。

  這一時期的散文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自然地表達時代思想,另一種是單純追求形式的優美。前一種傾向的代表是胡安·德·巴爾德斯(1500?~1545)和阿方索·德·巴爾德斯(1490~1532)兄弟。在此時期,更深刻地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面貌的是流浪漢小說《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1554)。這部作品揭露瞭西班牙社會的腐朽,塑造瞭歐洲文學史上從未有過的機智幽默的流浪漢形象。其後,馬特奧·阿萊曼(1547~1614)寫瞭《古斯曼·德·阿爾法拉切的生平》兩卷,使這一類作品盛極一時。

  西班牙的文藝復興運動,一開始就受到封建統治和教會勢力的阻撓。封建文學和宗教文學聯合抵制文藝復興的結果,使宗教詩歌、神秘主義詩歌、田園牧歌小說和歷史小說大為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費爾南多·德·埃雷拉(1534~1597),以辭藻華麗、喜用拉丁語匯而著稱,稱為塞維利亞派,對後世誇飾主義詩歌發生瞭影響。神秘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為路易斯·德·萊昂教士(1527~1591),他把《聖經》文風和古典文風加以融合,形成以語言簡潔、表達明快、詩節短小為特色的薩拉曼卡派。其他著名的神秘主義詩人還有聖胡安·德·拉·克魯斯(1542~1591)和聖塔·特雷莎·德·赫蘇斯(1515~1582) ,後者以寫口語化的散文著稱。田園牧歌小說的代表作──豪爾赫·德·蒙特馬約爾(1520~1559)的《狄安娜》,是一部詩文並茂的作品。歷史小說則以描寫對摩爾人的戰爭為主,它的代表作《阿本塞拉赫人和美女哈裡法的故事》,是一部佚名作品,篇幅不大,但情節動人,對後世文學有不小的影響。另外,希內斯·佩雷斯·德·伊塔(1544?~1619?)的《塞斯列斯和阿本塞拉赫斯兩傢族敵對史》和《格拉納達內戰史》,也是這一類型小說中的兩部重要作品。

  西班牙的戲劇,自從胡安·德爾·恩西納 (1469~1529)開創瞭民族戲劇的道路以來,逐漸擺脫宗教劇的影響,向藝術更為完美的新戲劇發展。劇作傢除恩西納的弟子盧卡斯·費爾南德斯(1474?~1542?)、葡萄牙人吉爾·維森特(1465~1537)以及以喜劇見長的巴托洛梅·德·托雷斯·納亞羅(1485~1520?)等作傢外,以洛佩·德·魯埃達(1505~1565)最為著名,他首創取材於人民現實生活的新劇種,叫作“巴索”,為“黃金世紀”的新戲劇開瞭先河。

  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葉的西班牙文學,人材輩出,創作繁榮,文學史上稱之為“黃金世紀”。西班牙偉大作傢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1547~1616)的創作,達到“黃金世紀”的高峰。他以著名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為世界文學寶庫增添瞭一塊瑰寶。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意義,遠遠超出瞭它原定的嘲弄騎士小說的目的,而是對當時西班牙的社會現實作瞭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諷刺性的描繪;堂吉訶德這個人物,成為受到嘲笑、遭到打擊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劇性典型。他的短篇小說集《訓誡小說》,為後世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提供瞭優秀的范例。他的悲劇《努曼西亞》是一部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傑作;他獨創的幕間短劇則生動地反映瞭人民的喜好和習俗。

  同時代的劇作傢洛佩·德·維加(1562~1635),是一個傑出的戲劇革新者。他首創三幕喜劇,摒棄刻板的古典戒律,取消悲劇喜劇的嚴格區分。他一生寫過1,800部劇本,但完整傳世的僅有數百部。他把維護人的尊嚴和榮譽的主題寫進戲劇,成為西班牙戲劇的一個特點。他的高超的戲劇藝術是後世戲劇傢仿效的典范。

  17世紀以後的西班牙文學,反映瞭西班牙王國的衰敗和沒落,作品中表現出濃重的悲觀失望情緒,藝術上追求感性的享受。代表作傢是路易斯·德·貢戈拉·伊·阿爾戈特(1561~1627),他創造出一種詞藻華麗而冷僻的風格,被稱為“貢戈拉主義”或“誇飾主義”。他的詩歌受到贊賞也受到批評,但是留下瞭深遠的影響。他的追隨者有胡安·德·塔西斯(1580~1622)和胡安·馬·豪雷吉(1583~1641)。同時,人文主義思想繼續受到排斥。著名作傢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1580~1645)遭到監禁和流放。雖然他屬於誇飾主義流派,喜歡運用比喻和冷僻的詞匯,然而他在作品中對教會、貴族、貪官污吏以及一切社會弊病的抨擊和諷刺,卻十分尖銳、深刻。散文作傢巴爾塔薩爾·格拉西安(1601~1658)的哲理小說《好評論的人》以寓言的形式描寫從青年到老年的人生歷程。

塞萬提斯的作品《堂吉訶德》插圖

  17世紀的戲劇傢繼承洛佩·德·維加的傳統。蒂爾索·德·莫利納(1583?~1648)、胡安·路易斯·德·阿拉爾孔 (1581~1639)、紀廉·德·卡斯特羅(1569~1630) 等人,取材於民間歷史傳說,寫瞭大量優秀劇本。莫利納筆下的玩弄女性的青年貴族堂胡安(即唐璜),影響後世歐洲各國的文學,成為浪漫主義青年的典型。卡斯特羅的歷史劇《熙德的青年時代》,取材於謠曲,後來對法國劇作傢高乃依創作古典主義悲劇《熙德》產生瞭影響。著名劇作傢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1600~1681)繼承瞭維加的藝術技巧,同時受到誇飾主義影響,喜用誇張華麗的臺詞、堂皇精美的佈景和服飾,他的作品為後來的浪漫主義戲劇留下瞭深刻的影響。

  18世紀初歷時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以波旁王族勝利而結束。軟弱的西班牙,一切都仿效法國,因此,梅嫩德斯·伊·佩拉約(1856~1912)評論說:“幾乎所有的西班牙人全都認為18世紀是一個毫無光采的時代。”戲劇傢尼古拉斯·費爾南德斯·德·莫拉廷(1737~1780)模仿法國劇作傢寫瞭一些毫無生氣的悲劇。其子萊安德羅·費爾南德斯·德·莫拉廷(1760~1828)從莫裡哀的戲劇中尋求啟示,他寫的《新喜劇》是18世紀最好的劇作。這個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胡安·梅倫德斯·巴爾德斯(1754~1817),盡管他以新古典主義風格寫作,但他實為西班牙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可以與他相提並論的,還有兩位寓言詩作傢費利克斯·馬裡亞·德·薩馬涅戈(1745~1801)和托馬斯·德·伊裡亞特(1750~1791)。

  18世紀西班牙作傢的另一個特點是追求理性,熱衷於說教,所以哲理著作和文學評論很多。散文作傢費伊霍·蒙特內格羅神父(1676~1764)著有論文集《總評之場地》8卷、《學術與獵奇書簡》5卷,鼓吹革新,維護理性,對宗教迷信、教育腐敗等社會問題提出批評。另一位散文傢何塞·卡達爾索(1741~1782),模仿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寫瞭《摩洛哥人信札》,以一種悲觀的情調對西班牙社會的各個方面予以切中要害的批評。傑出的政治活動傢和教育傢加斯帕爾·梅爾喬·德·霍維利亞諾斯(1744~1811)的詩歌創作,是西班牙詩歌從新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標志,在19世紀初西班牙的抗法獨立戰爭中起瞭鼓舞作用。這種爭取國傢獨立的愛國主義思想,後來在曼努埃爾·何塞·金塔納(1772~1857)的詩歌中有瞭更為充分的表現。

  19世紀初的抗法獨立戰爭,推動瞭西班牙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但是1820至1823年間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被鎮壓,又使它受到瞭阻礙。直到30年代以後,流亡到歐洲各國的文化人士紛紛回國,帶回瞭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才逐漸形成一股思潮。在戲劇方面,是以弗朗西斯科·馬丁內斯·德·拉·羅薩(1787~1862)的《威尼斯的陰謀》開始的;1835年裡瓦斯公爵安赫爾·薩維德拉(1791~1865)的劇本《堂阿爾巴羅,又名命運的力量》上演,達到瞭高潮。其他浪漫主義戲劇有安東尼奧·加西亞·古鐵雷斯(1812~1884)的以反封建為主題的《行吟詩人》和胡安·歐亨尼奧·阿爾森佈斯(1806~1880)的譴責宗教裁判所的《堂娜門西亞》。這個時期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1808~1842),其抒情詩對不平的社會表示憤恨,並對帝制和教權提出抗議。他還寫瞭詩劇《薩拉曼卡的學生》。何塞·索裡利亞·伊·莫拉爾(1817~1893)也是名噪一時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戲劇傢,以寫作傳奇敘事詩見長,題材都采自中世紀傳奇故事。其詩劇《堂胡安·特諾裡奧》以詩句韻律優美取勝,至今仍為深受觀眾歡迎的保留劇目。後期浪漫主義詩人古斯塔沃·阿道弗·貝克爾(1836~1870)和羅薩莉亞·德·卡斯特羅(1837~1885),發展瞭前一輩浪漫主義詩人的風格,使之更加優美,更加純凈。

  由於19世紀的西班牙一直處於資產階級與封建專制進行殊死搏鬥的狀態,是一個革命烽火此起彼伏,充滿騷亂、動蕩的時代,在文學上表現為各種流派紛陳雜處,互有消長,均未能得到充分發展。馬裡亞諾·何塞·德·拉臘(1809~1837)是介乎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作傢,曾用筆名“費加羅”發表大量針砭時弊、抨擊黑暗的雜文,也寫瞭許多描寫風俗的優美小品。風俗派作傢除拉臘外,還有塞拉芬·埃斯特瓦內斯·卡爾德隆(1799~1867)和拉蒙·德·梅索內羅·羅馬諾斯(1803~1882),前者所著《安達盧西亞景象》,後者所著《馬德裡風情》,均以細膩的筆調描寫當地風土人情。女作傢費爾南·卡瓦列羅(1796~1877)認為“小說不是臆想的產物,而是觀察的結果”。她以民間女歌手的生活為題材創作的《海鷗》,是西班牙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佩德羅·安東尼奧·德·阿拉爾孔(1833~1891)則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著有大量取材於民間生活的短篇小說,其名作為《三角帽》。地方派小說傢的代表為何塞·馬裡亞·德·佩雷達(1833~1906)和胡安·巴萊拉(1824~1905),前者以細膩的自然景色描寫見長,謳歌農村的古老宗法制度和風俗習慣,後者以嚴謹的散文描繪安達盧西亞貴族社會的風尚,側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

  19世紀後半葉西班牙現實主義小說的傑出代表作傢是貝尼托·佩雷斯·加爾多斯(1843~1920),他的46卷的巨著《民族軼事》,生動地再現瞭19世紀開始以來70年的西班牙歷史。作品充滿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突出瞭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作用。他的其他小說《悲翡達夫人》和《格羅利婭》,反映出作者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思想。另一位現實主義小說傢克拉林(1852~1901),以長篇小說《女當傢的》和《獨生子》聞名,作品帶有自然主義色彩。女小說作傢埃米利亞·帕爾多·巴桑(1852~1921)在文學評論集《震動人心的問題》中解釋和捍衛瞭自然主義的文學理論。巴倫西亞作傢維森特·佈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928)的早期作品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表現瞭對被壓迫者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另外還有阿曼多·帕拉西奧·巴爾德斯(1853~1938),他的作品提供瞭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真實畫面,筆調輕松詼諧,寓意深刻。

加爾多斯的作品《民族軼事》第4卷封面

  與小說相比,現實主義的戲劇和詩歌顯得較為遜色。著名劇作傢何塞·德·埃切加賴(1832~1916)的作品問世,才使沉寂瞭半個世紀之久的西班牙戲劇得以復興。他的《偉大的牽線人》使他博得盛名。後來華金·迪森塔·貝內迪托(1863~1917)發表瞭以工人的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的《胡安·何塞》,開創瞭社會戲劇的道路。現實主義詩歌雖不突出,但流行很廣,其代表作傢是拉蒙·德·坎波亞莫爾(1817~1901)。另外還有從事民歌創作的加斯帕爾·努涅斯·德·阿爾塞(1834~1903)。在文學評論方面,則以畢生致力於文學研究工作的馬塞利諾·梅嫩德斯·伊·佩拉約(1856~1912)最為著名。

  1898年的美西戰爭,以西班牙戰敗而結束。西班牙君主制度的腐朽沒落已經暴露無遺。對西班牙現狀和未來的憂慮,激動瞭年輕一代作傢的心,表現在創作中,形成為一股新的思潮。他們把歐洲的新思想介紹到西班牙,宣揚尼采、叔本華、易卜生、托爾斯泰的哲學思想和藝術觀點,與國內的陳腐的傳統思想相對抗。他們自稱為“九八年一代”,1898年也成為20世紀西班牙近代文學開始的標志。與此同時,拉丁美洲現代主義詩歌的浪潮影響到西班牙,著名詩人薩爾瓦多·魯埃達(1857~1936)、弗朗西斯科·比利亞埃斯佩薩(1877~1936)、曼努埃爾·馬查多(1874~1947)、愛德華多·馬基納(1879~1946)等,以尼加拉瓜詩人魯文·達裡奧(1867~1916)為典范進行創作,形成瞭西班牙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

  “九八年一代”的作傢們反對腐朽的君主政體,反對科學文化領域中的禦用權威,提出創造具有民族風格的西班牙藝術,其作品主要是對西班牙自然景色的謳歌和對西班牙社會的抨擊,情調深沉而憂鬱。代表作傢有米格爾·德·烏納穆諾(1864~1936),以散文著稱,作品充滿哲理,帶有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色彩;何塞·馬丁內斯·魯伊斯(1874~1967),筆名阿索林,善於捕捉轉瞬即逝的事物印象,他的散文筆調細膩;皮奧·巴羅哈(1872~1956),是以觀察敏銳、筆調粗獷著稱的小說傢;拉蒙·馬裡亞·德爾·巴列-因克蘭(1869~1936),著名的小說傢和戲劇傢;以及詩人安東尼奧·馬查多(1875~1939),其詩歌情景交融,以孤寂悒鬱的情調,描繪瞭卡斯蒂利亞的悲慘景象,反映瞭人民對自由的渴望。

  與他們同時代或稍晚的著名小說傢有模擬古代風格的裡卡多·萊昂(1877~1943),富於地方色彩的孔查·埃斯皮納·德·塞爾納(1877~1955),側重心理描寫的拉蒙·佩雷斯·德·阿亞拉(1880~1962),善於寫景抒情的加夫列爾·米羅(1879~1930),繼承加爾多斯創作手法的松蘇內吉(1901~  ),以及內戰後長期僑居國外的拉蒙·森德爾(1902~  )等。

  戲劇傢哈辛托·貝納文特(1866~1954)雖然與“九八年一代”處於同一時期,但在創作上並無聯系。他的劇作主題鮮明,結構簡潔,諷刺辛辣。另外,塞拉芬和華金·阿爾瓦雷斯·金特羅兄弟(1871~1938,1873~1944)寫的獨幕劇,饒有興趣地反映瞭民間的風俗習慣。哈辛托·格勞·德爾加多(1877~1958),其劇本題材都取自民間傳說和歷史軼事。後來的著名戲劇傢還有熱衷於戲劇改革的費德裡科·加西亞·洛爾卡(1898~1936)、亞歷杭德羅·卡索納(1903~1965)和華金·卡爾沃·索特洛(1905~  )等。

  繼“現代主義派”和“九八年一代”之後,藝術上絢麗多彩獨具一格的詩人,是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

  20世紀20年代,出現瞭一批優秀的詩人,被稱為“二七年一代”。他們的詩歌傾向各不相同,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和進行創作。他們主要是:佩德羅·薩利納斯(1891~1951)、豪爾赫·紀廉(1893~1978)、赫拉爾多·迭戈(1896~  )、達馬索·阿隆索(1898~   )、加西亞·洛爾卡、拉斐爾·阿爾維蒂(1902~  )等。

  曾由詩人何塞·馬裡亞·卡斯特列特(生年不詳)和米格爾·埃爾南德斯(1910~1942)大力提倡的“社會詩歌”,到佈拉斯·德·奧特羅(1916~1979)和加夫列爾·塞拉亞(1911~  )等詩人時有所發展。

  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文學正欣欣向榮,但是由於內戰爆發,以及戰後經濟凋敝和政治腐敗,許多作傢流亡國外,文學事業受到摧殘,整個40年代,西班牙文學處於毫無生氣、青黃不接的狀況。從50年代開始,卡米洛·何塞·塞拉 (1916~  )和卡門·拉福雷特(1921~  )以其小說使西班牙文學復蘇,並與其他小說作傢米格爾·德利維斯(1920~  )、安娜·馬裡亞·馬圖特(1926~  )和胡安·戈伊蒂索洛(1931~  )等人的創作,形成西班牙“戰後小說”的新潮流。

  何塞·奧爾特加·伊·加塞特(1883~1955)是20世紀以來在散文、哲學與評論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傢,他的著作豐富瞭西班牙人民的思想。同時代的格雷戈裡奧·馬拉尼翁(1887~1960)、歐亨尼奧·多爾斯—羅維拉(1882~1954)和薩爾瓦多·馬達裡亞加(1886~1978),是重要的文學評論傢。另外,拉蒙·梅嫩德斯·皮達爾(1869~1968)在研究校釋西班牙古典文學方面作出瞭傑出的貢獻。

  在西班牙,除瞭以卡斯蒂利亞文寫作的文學外,還有以少數民族語言寫作的文學:卡泰蘭文學、巴斯克文學、加利西亞文學。

  

參考書目

 G.Díaz-Plaja,Historia general de las literaturas Hispánicas, Barcelona,1949~1958.

 J.García Lopéz,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española, Barcelona,1964.

 J. L.Alborg,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española, Madrid,1966~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