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戲劇理論著作。作者傳為婆羅多牟尼,即婆羅多仙人。成書時代約在西元前後,一般認為在西元後,但其中引瞭一些歌訣式傳統詩句,可見來源應更早些。書中主要論述戲劇的理論和實踐,但兼及舞蹈、音樂,甚至語法、修辭。這是一部詩體著作,有幾處用散文解說。所謂“舞”實指戲劇,其中包括音樂和舞蹈動作,應是戲曲一類。書中接觸到的文藝理論問題成瞭後來各派理論的依據。其中首先把文學作品中的情調(即“味”)列為八種:豔情、滑稽、悲憫、暴戾、英勇、恐怖、厭惡、奇異。後來有的加上““平靜”為九,又有的再加上“慈愛”為十。一般古典文藝理論本來認為“味”是文學作品的主要成分或核心,即詩的靈魂。但自從“韻”的理論出現後,“韻”被認為是詩的更重要的因素。主張“味”為主或主張其他因素為主的則降為文學理論中的派別。原書是梵文,共39章。有兩種傳本。有法文和英文的不完全譯本,中文也隻摘譯過其中的理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