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西元10世紀初)。它是在日本民間評說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瞭中國六朝和隋唐傳奇文學的影響。

  創作於10世紀初的《竹取物語》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語文學。故事寫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個美貌的小女孩,經3個月就長大成人,取名“細竹赫映姬”。5個貴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應嫁給能尋得她喜愛的寶物的人,可是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敗。這時皇帝想憑藉權勢來強娶她,也遭到拒絕。赫映姬在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中突然升天。

  與《竹取物語》差不多同一時期寫成的物語文學《伊勢物語》,由125篇短篇匯集而成,各篇自成獨立的故事,但全篇由原業平一個人物貫穿起來,寫原業平在宮廷和外地經歷的種種戀愛故事。

  物語文學在產生之初就分為兩大類,一為虛構物語,它是將民間流傳的故事經過有意識的虛構,並加潤色,提煉成完整的故事,具有傳奇的色彩,以《竹取物語》、《落窪物語》為代表。另一類為歌物語,以《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為代表,以和歌為主,使和歌與散文完全融為一體,成為整部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兩類物語都是脫胎於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向獨立故事發展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們的不足之處是缺乏內在的統一性和藝術的完美性。

  作為物語文學的高峰的《源氏物語》(產生於11世紀初)和《宇津保物語》(產生於10世紀末),是兩種不同的典型。《源氏物語》最先把虛構物語與歌物語結合在一起,並在創作方法上繼承瞭物語的現實主義傳統,摒棄瞭物語隻重史實、缺少心理描寫的手法,促進瞭物語文學的發展,對日本散文文學的發展產生瞭巨大的影響。《宇津保物語》的故事結構仿效《竹取物語》,隻是求婚者都是皇太子和宮廷中的顯要,並將貴族社會的婚姻矛盾放在他們爭奪權利的場面上來描寫,批評瞭宮廷貴族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它的特色是大膽接觸現實,從本國文學遺產和傳統出發,同時又有所創新和發展。但它不象《源氏物語》那樣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完整的作品。

  《源氏物語》以後,物語文學逐漸趨於衰微和沒落。有的如《榮華物語》、《大鏡》、《今鏡》等歷史物語,暴露和批判貴族的腐敗,《今昔物語》等評說物語的內容以佛教故事居多,世俗故事也寫得比較出色。

  中世紀日本封建社會武士階級興起,文學上出現瞭以《平傢物語》為代表的戰記物語。它同古代物語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本質的不同,主要描寫中世紀社會的沒落以及封建主義革命給社會帶來的變革。它們使用漢語、佛語、俗語混合的新文體。這種文體在《今昔物語》中已試用過,但到瞭《平傢物語》才臻於成熟,成為一種敘事詩。戰記文學是文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此後的敘事文學以及其他各種文學都是從戰記文學產生發展而來。戰記物語,尤其是《平傢物語》,使日本古典文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