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安德裡奇

  塞爾維亞作傢。生於波士尼亞特拉夫尼克附近朵拉茨。出身於手工業者傢庭,兩歲喪父,全傢遷居維舍格拉德城,他在此度過童年。中學畢業後,在札格拉佈、格拉茨和維也納學習語文。1914年因參加愛國活動,被奧地利當局逮捕入獄,11917年獲釋。1919年大學畢業。1918至1919年在薩格勒佈與人合辦《文學南方》雜志,1935至1939年曾任《塞爾維亞文學通報》編委。1921至1941年間在南斯拉夫駐外使館任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任塞爾維亞科學院、南斯拉夫科學藝術院和斯洛文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當選為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人民共和國國民議會議員、聯邦國民議會議員,還擔任南斯拉夫作傢協會主度多年。他於1914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詩集《Ex Ponto》(1918)反映出作者受現代派的影響。後以現實主義手法創作散文作品,陸續發表瞭許多中短篇小說,如《婚禮》(1936)等,還撰寫瞭一些論述國內外作傢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隱居在貝爾格萊德,拒絕同法西斯合作,埋頭於文學創作,寫出瞭《特拉夫尼克紀事》、《德裡納河上的橋》、《女士》三部長篇小說,均發表於1945年。它們取材於波斯尼亞歷史,采用記事體,註重歷史事實的準確性,並大量運用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特拉夫尼克紀事》寫法國駐波斯尼亞領事達維爾尋求正確的人生道路及其理想的破滅,記述瞭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興衰,以及土耳其蘇丹謝裡姆三世的統治和滅亡。《德裡納河上的橋》(原為副標題,其正標題為《維舍格拉德紀事》)以一座大橋的興廢,追述瞭16世紀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波斯尼亞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占領下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反映瞭波斯尼亞人民在占領者壓迫下的命運和為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作品不是以刻劃人物為中心,而是通過大橋的興建和炸毀的經過,記述歷史的進程和各種人物的命運,從而開創瞭南斯拉夫文學中寓意長篇小說的新體裁。《女士》是描寫拉伊卡·拉達科維奇的一生。此外,他還發表瞭不少作品,如中篇小說《大臣的大象的故事》(1950)、《萬惡的庭院》(1954)。中篇小說《澤科》(1950)的發表標志著安德裡奇創作道路上新時期的開始。這部作品取材於現代生活,它寫一個懦弱的知識分子由苦悶彷徨、悲觀失望而走上愛國的道路,終於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獻身,反映瞭南斯拉夫青年抗擊侵略者的鬥爭。小說細膩深刻地描繪瞭人物的心理狀態。安德裡奇於1956年獲南斯拉夫作傢協會獎,並獲得一級人民勛章,196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