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葛蘭西

  義大利文藝理論傢。1891年1月23日出生在薩丁島一個窮困的小資產階級傢庭。在薩丁島首府卡利阿裏念完中學後,1911年進入都靈大學,攻讀文學,兼及歷史、經濟學。1913年加入社會黨,為它的機關報《前進報》撰寫政論文章章和戲劇評論。1919年創辦《新秩序》周刊,宣傳馬列主義,並積極從事工人運動。1921年,同陶裡亞蒂等退出社會黨,創立意大利共產黨,隨後當選為書記。1924年當選國會議員,並創辦《團結報》。1926年被法西斯反動派逮捕,判處20年徒刑。在獄中歷經酷刑,但堅貞不屈,堅持鬥爭,直至病逝。

  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歷史、文藝理論都作出瞭寶貴的貢獻。他生前所寫的論文,逝世以後匯集5卷,分別出版。在獄中又寫瞭大量札記、書信,後來分別編為《獄中書簡》(1947)和32卷《獄中札記》,後者經整理結集為《歷史唯物主義與克羅齊哲學》(1948)、《知識分子和文化組織工作》(1949)、《民族復興運動》(1949)、《論馬基雅維利,政治和現代國傢》(1949)、《文學與民族生活》(1950)等書。

  葛蘭西的文藝理論集中體現於《文學與民族生活》,也散見於其他著作和《獄中書簡》中。堅定的無產階級黨性,強烈的戰鬥性和科學性,是葛蘭西文藝思想的重要特點。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哲學”,伴隨無產階級奪取國傢權力的政治使命,必然要建立同新的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新文化和“民族的人民的文學”。他批判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和把藝術僅僅區分為“詩”與“非詩”的唯心主義文藝觀,認為文學藝術是歷史的產物,文藝作品是特定的社會、道德內容的藝術體現。為瞭創造意大利的“民族的人民的文學”,作傢應該成為“人民的組成部分”,懂得人民的疾苦,表達人民的感情和願望,反映時代的本質的特點。他要求作傢承擔起“民族的教育者”的職責。在評價文藝作品時,葛蘭西反對唯美主義和用政治說教取代藝術創作的兩種錯誤傾向,他指出,文藝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不是對立的、互相排斥的,而是有機的、互相滲透的結合,實質上就是藝術與歷史的關系。文藝批評的任務,就是研究和理解藝術傢、文化與社會之間的全部關系,研究和理解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之間的互相依存的辯證關系。

  葛蘭西還對意大利和外國的重要作傢,如但丁、馬基雅維利、曼佐尼、皮蘭德婁、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等的創作,對當時風行意大利文壇的報章連載小說、科學幻想小說等,作瞭精辟的分析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