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文學歷史十分悠久。從古代開始,歌謠、故事、神話、英雄傳說等就在民間流傳。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和基督教的傳入,5世紀出現教會文學。12世紀肖·魯斯塔維裏的長篇敘事詩《虎皮武士》富於愛國精神,影響深遠。外來勢力的入侵長時期阻礙瞭格魯吉亞文學的發展,至17世紀才漸趨復興。17至18世紀,擺脫奴役,爭取解放,成為格魯吉亞文學的主題。達·古拉米什維裏(1705~1792)的長詩《格魯吉亞的災禍》描繪18世紀前半期格魯吉亞發生的悲慘事件。蘇·奧爾別裏安尼和維·加加巴什維裡(1750~1791)的作品則反映瞭格魯吉亞要求掙脫波斯、土耳其統治的願望。1801年,格魯吉亞被並入沙皇俄國。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族壓迫引起格魯吉亞人民的不滿。19世紀30至40年代占據主導地位的浪漫主義流派反映瞭這種社會情緒。它的奠基者阿·恰夫恰瓦澤(1786~1846)的詩作浸透著民族自由和社會正義的思想。尼·巴拉塔什維裡(1817~1845)的詩歌,把個性自由的思想與民族解放的目標聯系起來。19世紀下半期,格魯吉亞封建專制瓦解,進入資本主義時期,階級鬥爭激化,現實主義流派在文學上占據優勢。格·艾裡斯塔維(1811~1864)的戲劇、拉·阿爾達吉阿尼(1815~1870)、達·昌卡澤(1830~1860)的小說表現瞭這一傾向。拉·艾裡斯塔維、尼·洛莫烏裡、葉·加巴什維裡等人的作品描述瞭農民痛苦不堪的生活。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者伊·恰夫恰瓦澤(1837~1907)的長詩《幻影》、《強盜卡科》、小說《他是人嗎?》暴露社會弊端,抨擊專制制度與農奴制度。阿·采烈傑裡(1840~1915)的詩歌反映瞭格魯吉亞人民爭取自由與獨立的鬥爭。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隨著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達·克爾季亞什維裡(1862~1931)等作傢繼續反映人民大眾的悲慘生活;艾·尼諾什維裡(1859~1894) 等作傢在作品中反映出農民革命的思想;伊·葉夫多什維裡(1873~1916)首次在格魯吉亞詩歌中描寫瞭工人遭受殘酷剝削和壓迫的情景,號召人民團結鬥爭。俄國第一次革命失敗後,一些作傢的作品充斥悲觀絕望情緒,而象沙·達季阿尼(1874~1959)、尼·洛爾德基帕尼澤(1880~1944)等作傢,則描寫瞭格魯吉亞人民在1905至1907年革命及其失敗後的鬥爭。

  格魯吉亞建立蘇維埃政權後,文學進入新的時期。加·塔比澤(1892~1959)的詩集《時代》(1930)、《革命的格魯吉亞》、《世界進行曲》歌頌十月革命和人民的勞動。伊·阿巴希澤(1909~  )、阿·米爾茨胡拉瓦、西·契柯瓦尼(1902~1966)、桑·尚希阿什維裡、捷·申蓋拉雅、格·列昂尼澤(1899~1966)、伊·莫薩什維裡等作傢的作品,描寫瞭舊世界的崩潰,歌頌瞭新生的格魯吉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民領袖,反映瞭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歷程。衛國戰爭時期,加·塔比澤的詩篇、西·契柯瓦尼的《達維德·古拉米什維裡之歌》、格·阿巴希澤的《百戰百勝的高加索》、格·姆季瓦尼的《營隊向西開去》都譴責瞭德國法西斯,抒發瞭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戰後,格·阿巴希澤、格·姆季瓦尼、伊·阿巴希澤、桑·尚希阿什維裡等老的作傢繼續發表作品,同時也出現瞭列·賈帕裡澤、諾·杜姆巴澤、安·卡蘭達澤、紹·尼什尼阿尼澤、賈·查爾克維阿尼、塔·奇拉澤等後起的作傢。他們在作品中描寫格魯吉亞的歷史,表現衛國戰爭;有的則觸及當代社會的問題。50年代以後,現代題材的小說占據主導地位。柯·加姆薩胡爾吉阿的長篇小說《藤花》(1956)、阿·別利阿什維裡的長篇小說《魯斯塔維》(第1、2部,1959~1960)和《什維德卡沙》(1960~1961)等,歌頌瞭人民戰鬥的和勞動的功績。杜姆巴澤的長篇小說《白旗》(1974)和《永恒的規律》(1980,同年獲列寧獎金),揭露社會種種弊端和不良風氣,提倡以人道主義為基礎的道德準則,受到社會輿論的重視。